近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官网发布《山东省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方案》看,山东将在光伏领域发力,推动构建新质生产力,打造光伏产业发展高地。支持济南、临沂、东营等市结合现有产业基础,紧盯光伏制造关键环节,加快形成并扩大产能规模。按照规划,山东力争到2025年光伏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实现25%以上光电转换率太阳能电池的量产及应用。
济南将开发国内领先的光伏发电系统及解决方案
从《方案》看,山东将重点在光伏硅片降本增效、光伏电池迭代升级、光伏组件提质发展、光伏配套、光伏应用跨界融合等领域发力。研发低损耗、超薄化硅片产品,降低生产能耗及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重点支持隧穿氧化钝化电池(TOPCon)、异质结电池(HJT)、背接触电池(XBC)等高效晶硅电池生产。发展微型、大功率、组串式等逆变器产品,完善高可靠智能光伏支架、高低压变压器、成套开关设备、智能配电监控系统等智能光伏系统配套。推动智能光伏在绿色工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农业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提升新质生产力“含绿量”。
从具体举措看,山东将实施产业创新引领工程,攻关核心关键技术。围绕高效能钙钛矿等新型材料、高精度硅片切割等制造设备开展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同时,实施产业布局优化工程,打造光伏制造集聚区。支持济南、临沂、东营等市结合现有产业基础,紧盯光伏制造关键环节,加快形成并扩大产能规模,培育完善从硅片、电池片、组件及配套,到逆变器、系统集成及应用等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条。
其中,济南将加快高效太阳能电池、光伏保温装饰一体化组件产品的研发,开发国内领先的光伏发电系统及解决方案。临沂将建设光储一体化发展的新能源制造产业链,招引落地N型光伏电池、组件等补链延链项目,形成“硅片—高效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光伏玻璃—智能支架—新型储能”的高效光储产业体系。东营将加大光伏组件生产规模,支持企业产线智能化改造,推动“风、光、氢、热”绿色能源体系建设。
打造光伏应用先行区,布局引领性项目
山东将打造光伏应用先行区。依托枣庄、济宁、泰安、菏泽采煤沉陷区土地资源,建设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依托潍坊、滨州、东营盐碱滩涂地资源,建设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构建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配套协同的产业发展格局。
其中,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将充分利用枣庄、济宁、泰安、菏泽等地采煤沉陷区土地资源,规划建设鲁西南大型光伏基地。到2025年底,基地累计建成并网300万千瓦左右;到2030年底,具备条件的项目全部建成并网,建成“黄河下游绿色能源廊道”重要支点。
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将围绕打造国家黄河下游绿色能源廊道,统筹推进基地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建成华能滨州沾化、辉阳东营利津等第三批国家大型风光基地项目。
在发展中,山东将布局光伏引领性项目。加快实施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项目、国华金泰日产4800吨光伏玻璃项目、临沂兰城曜灵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项目、临沂中节能太阳能项目等重点项目。
实施智能光伏推广工程,培育一批应用标杆
按照《方案》,山东将实施支撑载体提升工程。培强企业主体,促进链条融通,鼓励硅料与硅片企业,硅片与电池、组件及逆变器、光伏玻璃等企业,组件制造与发电投资、电站建设企业深度合作,支持企业通过战略联盟、签订长单、技术合作、互相参股等方式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引导上下游企业融通发展。强化数字赋能,加快培育光伏领域“产业大脑+晨星工厂”。
在发展中,山东将实施智能光伏推广工程。培育一批应用标杆,鼓励光伏企业与交通、建筑、农业及能源等领域企业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智能光伏建设模式。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积极开拓海外大市场。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山东将实施光伏产业生态完善工程,强化标准制定,引导产业升级,合理引进建设先进光伏项目,防止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区域同质化竞争,严防产能过剩。促进循环应用,鼓励光伏生产企业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探索建立废旧光伏产品回收处理体系,实现光伏产业链的闭合循环。
通过上述努力,到2025年,山东力争全省光伏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陆续建成,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N型电池、钙钛矿、高效叠层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实现25%以上光电转换率太阳能电池的量产及应用。
到2027年,山东将培育一批创新能力突出、具有行业引领力的重点企业,牵引带动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区。关键材料、设备及器件自给水平有效提升,光伏产品检测认证、专利创造、标准支撑能力持续增强,产业配套体系逐步完善。
原标题:山东力争明年光伏产业规模突破300亿元 支持济南等市加快形成并扩大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