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58岁的林长富是一名篾匠,家在泉江镇黄练村。林长富家中有一本《光伏扶贫合作社股权证》,不仅用塑料袋包着,还和房产证、土地证、户口簿一起,小心翼翼地锁在抽屉里。
“在车间上班真好,既能工作赚钱,又能照顾家人,一举两得!”42岁的唐建连高兴地说道。
唐建连口中的“车间”,是村里致富带头人罗水华利用一处闲置房屋改造建设的“扶贫车间”,主要是生产加工耳机。近年来,该县在偏远贫困村设立了16个“扶贫车间”,吸纳了一大批贫困群众就近就业。
唐建连是遂川县西溪乡西溪村人,家里五口人,孩子读书,公公、婆婆上了年纪,丈夫生病需长期服药,全家的收入全靠她每年种的10来亩水稻,家庭十分困难。
去年,当地政府为她牵线搭桥,介绍到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就业,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极大缓解了她的生活压力。“人穷志不穷,我有劳动能力,在这里认真工作,就一定能脱贫、能致富。” 唐建连坚定的说道。
今年58岁的林长富是一名篾匠,家在泉江镇黄练村。林长富家中有一本《光伏扶贫合作社股权证》,不仅用塑料袋包着,还和房产证、土地证、户口簿一起,小心翼翼地锁在抽屉里。
“去年,我利用产业扶贫资金,加入了镇里的光伏扶贫合作社,年底就进账3000元分红!”半年过去了,林长富依然掩不住内心的喜悦。“加入光伏合作社真是好,不用操任何心,每年都能拿到分红,这让我们脱贫更有信心了!”今年,林长富准备把房子装扮得漂漂亮亮的,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阳光下,枚江镇东江源光伏基地,一列列整齐排开的太阳能电池板,显得光彩夺目。像这样的集中式地面光伏扶贫项目,该县共建成8个,全部实现了并网发电,将带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连续20年增收,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完美转换。
日前,巾石乡开设“就业脱贫+电商创业”培训班,讲授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网上开店及销售操作等创业技能实训,老师讲的通俗易懂,学生听得津津有味,60人的会场吸引了全乡近百人参加。
去年,距离县城70多公里的高坪镇车下村农村e邮服务站开业。作为负责人,村支书张冬梅主动承担起为群众卖土特产的职责,仅仅茶油一项,就为贫困户网上销售达3600多斤,全村的茶油基本上在网上就销售完了。还有茶叶、蜂蜜、笋干等土特产,订单更是像雪片般飞来,村里的土特产再也不用担心因为路途偏远而卖不出好价钱。
村里的贫困户老郭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他家每年产茶油150多斤,之前,因信息闭塞,往年只能坐等商贩上门收购,每斤只能卖到35元。“去年,村里有了电商平台,价格卖到了每斤50元,我家的茶油全部通过这里卖出去的,一下子增收近3000多元。” 老郭满脸笑容地说道。
原标题:“车间”“光伏”进村 “就业”“电商”增收 ——吉安市遂川县产业扶贫打出“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