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光伏发展方面,宁波市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出台支持政策促引导
宁波市于2014年初发布了《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甬政发〔2014〕29号),在国家、省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对500千瓦以上的光伏发电项目再补贴0.1元/千瓦时,补贴时限为5年,并根据实际情况政策延期到2017年5月份。此外,为贯彻落实浙江省百万家庭屋顶光伏工程建设部署,宁波市印发了《宁波市家庭屋顶光伏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甬政办发〔2017〕107号),在国家、省补贴政策基础上,市级财政再补贴0.15元/千瓦时,补贴时限为并网发电之日起3年。部分区县(市)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按照简政放权精神,2015年11月宁波下发《关于进一步下放投资项目备案管理权限的通知》(甬政办发〔2015〕209号),将光伏项目备案权限下放至各县(市)区。上述政策的出台对推动了宁波市光伏快速发展。
二是着力协调推进大项目
截至2017年底,宁波共建成光伏电站8座,总装机容量50万千瓦。为推进周巷、长河水库20万千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慈溪市政府召开了专题协调会议,解决了项目审批主体、审批程序、建设管理主体等关键问题;成立专业的招商队伍,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议,妥善地解决了升压站土地规划调整、征地补偿、电网接入等众多难题,使项目在8个月内完成整个建设周期,项目也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渔光互补发电项目。为推进蛇蟠涂9.9万千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宁海县各有关单位指定专职人员组成工作小组,加强部门联动配合,高效配合企业完成土地租赁、前期手续办理、项目申报等各个环节。为加快推进岚山水库光伏发电项目建设,镇海区积极协助项目单位做好与镇海炼化海达公司的沟通衔接,推动双方尽快签订占用水域租赁协议,做好项目实地探勘,加快升压站土地的选址和政策处理工作。
三是注重示范发挥引领作用
截至2017年底,宁波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70.6万千瓦,比去年底增加48.4万千瓦,装机容量是去年底的3.2倍。其中企业屋顶光伏580家,装机容量65.9万千瓦,家庭屋顶光伏9787户,装机容量4.8万千瓦。杭州湾新区是全国首批18家分布式光伏应用示范区,工业屋顶资源丰富。为推进示范区建设,宁波市发改委会同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多次召开会议,就项目推进模式、推进主体等问题多次协调,到2017年底,杭州湾新区光伏并网容量达到19.87万千瓦,超额完成了示范任务,示范引领效果明显,上汽大众宁波基地光伏发电项目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在家庭屋顶光伏方面,鄞州区李岙村统一规划、整体安装居民光伏,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朝闻天下、“走遍天下”等栏目多次进行了报道,光伏成为乡村发展的一张重要的名片。
四是注重储备谋划增量
为推进全市光伏发电工作,宁波市全面排摸拟发展的重大光伏项目和重点区域,并将相应的项目纳入宁波市“十三五”能源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对于新谋划的重大光伏项目,积极加强向上衔接,争取更多的竞争性规模指标。目前,镇海岚山水库19万千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正在建设,慈溪市百益20万千瓦、协能20万千瓦渔光互补项目加快推进,象山县、宁海县正在谋划相关项目,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牧光互补等发展模式日益成熟。
五是优化并网服务促进发展
一是提升电网审批速度。为解决大规模电网接入问题,国网宁波供电公司优化了申报和接入批复流程,将相关职责下放到属地供电公司,编制《居民分布式光伏业务指导书》,居民分布式光伏业务延伸至供电所,结合业务指导书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员工技能水平,确保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同时编制完成《分布式光伏接入分级评估措施》,明确了电网新能源接入“绿色开放区”、“黄色预警区”及“红色控制区,有序引导了新能源接入。
二是加强政策宣传。针对各种光伏企业代办的居民分布式光伏,在光伏并网的各个环节,对居民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解释相关的运行维护注意事项,告知居民与光伏企业的利益关系和安全责任。
三是按期发放补贴,按国家相关规定,每月及时发放分布式光伏用户的上网电费及发电补贴。四是建立宁波市家庭屋顶光伏补贴发放体系,对于宁波市补部分,由宁波供电公司负责发放相关的自然人项目补贴并通知用户。
六是加强研究谋新篇
2017年6月份宁波市发改委联合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和德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成功举办中德宁波新能源发展交流合作论坛,开展了系列合作,启动了《世界一流城市配电网光伏接入资源评估和接入标准分析研究及应用》课题研究。12月初,在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宁波市发改委在杭州湾新区召开课题现场意见征询会,就光伏资源评估、光伏收益分析、接入方案建议和可视化平台建设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本次中德新能源课题合作,创新性的把德国全球领先的光伏接入资源评估体系与中国特色城市配电网有机融合,开创了我国光伏资源智能化应用的新篇章。
原标题:2017年宁波光伏装机量达120.6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