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搏下载app » 企业 » 正文
 
天威保变深陷乐山遭拖累 变卖光伏资产离场
日期:2014-04-14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ceetech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多晶硅投资热潮高涨的那几年,作为国企的*ST天威在四川省砸下巨资投了三个多晶硅厂。其中,在乐山“一号工程”的多个项目中,*ST天威参股了两家大型多晶硅生产企业。

       由于2008年后多晶硅行业形势一落千丈,在接下来的发展中,*ST天威的业绩也深受多晶硅拖累,甚至不得不对旗下多晶硅厂做出破产、撤资的措施,以集中力量发展主业。

       不过,在经历一轮激进扩张后,决定回归输变电主业的*ST天威,其发展道路依然不平坦。

       涉足三家多晶硅厂

       国企在四川投资的多晶硅项目中,*ST天威居于前列。*ST天威大股东为天威集团,在2007年9月,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下称“兵装集团”)重组天威集团,后者正式成为兵装集团公司成员,因此*ST天威的实际控制人也转变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在乐山布局多晶硅产业上,*ST天威在2005年宣布出资1.1亿元对川投能源控股的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光硅业”)进行增资扩股。增资后,*ST天威持股比例为35.66%,位列第二大股东。目前,新光硅业经过引入国投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持有公司14.80%的新股东,*ST天威的持股降至30.38%,不过第二大股东的位置不变。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从事多晶硅研究、生产的新光硅业,曾是国内第一家投产千吨级多晶硅的企业,也是中国多晶硅市场的获利者。在2008年,新光硅业实现净利润8.07亿元,为*ST天威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曾供职于*ST天威旗下天威四川硅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天威硅业”)的王明辉(化名)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天威保变最早投资的新光硅业,刚开始确实为公司挣了不少钱,所以后续又大手笔投资了两个多晶硅生产厂。

       天威硅业成立于2007年9月,注册资本9.45亿元,其中*ST天威持股51%,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占股35%,岷江水电占比14%。天威硅业于2008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的年产3000吨多晶硅项目总投资为26.57亿元,其中由三方股东按照比例直接出资9.45亿元,剩余资金17.55亿元由三方股东按照出资比例提供担保向银行融资。

       紧接着,2007年12月,*ST天威又联合乐山电力共同出资5亿元组建乐山乐电天威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乐电天威硅业”),*ST天威持股为49%。乐电天威硅业原计划是投资22亿元建设3000吨/年多晶硅项目。

       甩掉包袱

       由于多晶硅价格大幅下降,新光硅业、乐电天威硅业以及天威硅业自2011年下半年起均处于停产技改状态,并且亏损严重。其中,乐电天威硅业2013年净亏损已达到7.39亿元;新光硅业2012年亏损也高达4.1亿元,进入2013年,亏损幅度仍在加大。所以,*ST天威今年4月计划向乐山电力受让乐电天威全部股权。

       此外,截至2013年12月31日,控股子公司天威硅业的净亏损也达到11.68亿元。天威硅业的严重亏损已经令*ST天威无法承担。今年1月2日,*ST天威最终以债权人的身份申请其破产。

       “我2012年9月离开天威硅业时,企业早已停产很久了,很多人也就陆续地走了。即便工资还是按时发放,但在那边待着很不踏实,不喜欢整天无聊没事做的生活。作为员工,遇到这种事情,心里也不好受。”王明辉说。

       *ST天威在四川的多晶硅投资无疑是失败的,作为国企,批量项目的上马也暴露出其决策的失误。

       王明辉介绍,主要是当时多晶硅行业太好了,利润又高,国企领导层很仓促、草率地就决定投资建设项目,即便是说要进行技改,也没那么容易脱离亏损。

       “多晶硅2011年、2012年价格下跌特别厉害,企业的生产成本非常高,又因为多晶硅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投资很大,所以多晶硅价格掉到成本线之下后,企业资金就变得非常紧张,财务压力加大,所以也就没有钱再进行技改,国企就更加犹豫不定了。”王明辉说。

       另一方面,业内人士介绍,多晶硅企业也属于化工企业,经过一两年的停产后,装置腐蚀严重,设备基本都已经不能再用。企业要想再生产,需要的资金投入并不比新建厂的投入小。

       中投顾问研究员沈宏文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包括*ST天威在内的很大一部分多晶硅企业进入时机选择错误,大规模发展多晶硅的战略存在重大偏差。

       “中国绝大多数多晶硅企业投产之时多晶硅价格已步入下跌通道,其做法是典型的‘高位接盘’,国内投资者对多晶硅产业的认识明显不够。在产业集中度提升步伐加快之时,诸多曾经大张旗鼓进军多晶硅的企业都将被迫撤退。” 沈宏文认为。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188金宝搏下载app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118金宝app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