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各国光伏产业的“竞赛”已然开始,节奏也在逐渐加快。在“太阳能技术”成为新的“黑金”之后,石油时代两次经济危机的悲剧是否会重演?在石油尚未被完全替代的当今,天然气作为新能源强势崛起,相较之下才刚刚显露头角的光伏产业究竟何以得到国家的关注与青睐呢?
我们不难发现,石油的生产效率与经济乃至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无论是1929年-1933年发生的经济大萧条,亦或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这些动荡发生时,其高收入群体在社会中所占百分比都处于较高位。
现如今,石油纯度降低,产量下降,世界几大油田面临枯竭,全球气候问题日益加剧。寻找替代的清洁能源不仅仅是在为“后石油时代”铺路,这个“新能源”如同石油一样,不仅仅只是能源,更是一个关乎人类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
多种清洁的替代能源都在世界各地紧锣密鼓地开发着,但为何却只有光伏产业不约而同地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
兵家必争之地
太阳能有着其他能源无可比拟的三大优势。其一,是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其二,是太阳能电池的便携性。太阳能电池的便携性不仅直观地体现在民用的便利性上,更反应于分布式能源及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上。
所谓“分布式能源”,是相对于电厂式的集中发电而言的,这种模式将能源发电点分散到社区、学校、企业、医院……由于分散,每个系统的出电量都不会特别大,可根据用户需求而定,并且同时可以实现冷热电联产,这样“化零为整”的供电方式无法依托于任何实体型能源媒介实现,而太阳光普照大地,从而使得太阳能也如影随形。
另一方面,“能源互联网”的概念则建立在“分布式能源”的基础之上,它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将分布式能源点并入同一网络,在双向计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如同物理上的“连通器”一般为各个需求点提供适量的电。当接入网络的分布点出现变化时,能源互联网也能起到快速的协调作用,原先“供电”的发电点一旦意外断电,就能够通过能源互联网的协调,得到其它发电点富余的电量,实现一个由“送”转“接”的过渡。
可以说,只有太阳能发电能实现的分布式能源与能源互联网的结合将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能源的阶梯利用与能源智能化,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能源的浪费,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利用率,降低了环境污染。
而这样显著的优势也催生了第三个使得所有国家都对光伏产业据理力争的理由——强大的军事及政治潜力。
我们可以大胆猜测,由于光伏发电的地理位置几乎不受限制,原先难以达到的偏远地区,难以运达的物资,都有可能在光伏汽车的实现下变得不值一提,而粮食与水的供应也极有可能因为“光伏发电”的到来而逐渐变得可以获取。如此一来,诸如萨赫勒地区这样的“无人区”极有可能就此消失,在大量贫困地区被开发的同时,人类的足迹也将在地球上进一步扩大。很快,不依赖于实体能源的太阳能发电尖端技术也将大面积运用到军事领域。对于那些由于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应用刚开始发展的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一些政治局势尚未稳定的地区,大国之间的“代理人战争”极有可能再次上演。而这次“战争”又与以往的任何一次都不同。
2003年3月,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对于远在东亚的中国来说,伊拉克的战火看似鞭长莫及,却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构成了初步考验。从短期来看,伊拉克战争的爆发致使国际油价稳步上涨,对于当时还没有构建起系统石油战略储备的中国来说,国际油价的短期暴涨将对我国构成严重考验。而从长远来看,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对中东石油的影响和控制将日趋全面,对伊拉克的邻国,也对我国石油重要采集地——伊朗构成了极大的战略威胁。伊拉克战争如若对美国构成利好,我国的石油安全将可能进一步长期处于美国的影响与控制之下,一旦中美关系恶化,美国完全有可能通过对国际油价的影响与控制牵制我国。
而在光伏产业惠及全球的大背景下——上述情况将不再有可能出现。
太阳能的普遍性使得“能源”本身将不再是一个可以被“控制”的东西,任何人都可以接触并轻易获取——但是否能够将其转化为可以被投入生产使用的能量则是另一回事情。当能源的获取不再具有门槛,将其转化并利用的技术则成为了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可以说,在“光伏时代”,国家之间比拼的将不再是谁能获取更多的太阳能,而是谁能更高效地利用这“人手一份”的能源——得技术者得天下。
这其中就牵涉到一个转化率的问题。
据媒体报道,汉能集团子公司Alta Devices制备的单结砷化镓GaAs薄膜太阳能组件经过国际权威机构认证,其光电转化率达到25.1%,创下最新世界纪录。另外两家子公司制造的玻璃基大面积铜铟镓硒(CIGS)薄膜组建的柔性铜铟镓硒薄膜组件转化率分别达到了18.7%和17.88%,均为目前全球最高水平,而这个纪录上次被刷新仅仅是在15年。
可以说,各国光伏产业的“竞赛”已然开始,节奏也在逐渐加快。也是在15年之前,中国光伏产业凭借其成本优势与资本优势迅速打入国际市场,在令世界侧目的同时,很快也遭到了来自欧美的“双反”,一度陷入“光伏产业的凛冬”。一方面,我们可以说欧美国家在经济低迷的同时也已经意识到了大力扶持本国光伏产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明白,在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中所谓的“先发优势”并没有那么强势。
我们必须直面的事实是: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仍需进一步克服光电转换效率低和材料成本高等问题,而在太阳能产品的应用方面,美国也远远领先于我国——不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在光伏产业上本就不明显的优势将逐渐丧失,从而导致我国在这场“光伏竞赛”中陷入被动。但即使如此,这也并不能改变人类终将逐渐迈入“光伏时代”的事实。“光伏竞赛”显然已经起跑,即使我们距离全面普及纯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终点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许多国家显然都已经意识到了“大势所趋”,并开始你推我搡地奋勇追赶。
2018年3月22日,特朗普政府开打了中美贸易战的第一枪,准备对接近600亿的中国对美出口产品征收25%的关税,其中包含了大量高科技产品。而在这之后,中国政府也迅速作出反应,其在3月23日早7时左右发布的“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拟对约30亿美元自美进口产品加征关税,立即生效。这30亿的“回应”,也仅仅只能算作中国方面对上一次“双反”的“报复”罢了。
贸易战的开打,不仅仅是美方在特朗普上台后对于全球化贸易态度上的转变,更标志着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迅速崛起已对美方产生严重威胁,其中,光伏领域也不能免俗。
或将引发新问题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以及新能源时代的不断临近,我们必须意识到新的威胁也正在产生。对于数据安全的关注与顾虑催生了“区块链”的概念,而新时代的“能源安全”却尚未引起人们的关注。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人们手握煤炭与电气,而当大战结束时,他们掌握了石油;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人们手握石油与内燃机,而大战的结束依靠的却是核能。
在此,笔者只是陈述一个事实,在能源史的演进中的确确少不了战争的身影和无数冤魂的哀鸣。从煤炭到石油,从石油到核能——即使广岛的蘑菇云依然长留影片之中,即使切尔诺贝利的废墟仍在封禁之时,能源背后隐藏着的风险也并没有能够阻止人类对其进行利用。
诚然,笔者在前文中提及了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安全上的优势,但这并不代表“光伏时代”就真的能让人们高枕无忧。潜藏的威胁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人为因素与不可抗力。
所谓的“人为因素”,主要是指来自能源网络外部的攻击。我们不敢妄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是否会是下一次全球大规模战争的契机,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届时有那么一场战争,它展开的方式也必定不可与今日同日而语。从远程导弹拦截到无人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军事对抗正在日趋“远程化”。出于各种考虑,军方更倾向于“决胜于千里之外”,而非“搏命于毫厘之间”。
在这个趋势下,预测未来情境,我们需要考虑到与“光伏时代”一起到来的尖端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无人驾驶……人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战争将不再是士兵拿起枪支在战场上火拼,或是国与国之间的导弹在太平洋上方碰撞出令人惊惧的爆炸,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数据流中的一串代码,恰到好处地钻入某个漏洞,只需几秒便可让一个地区的能源互联网陷入瘫痪,从而彻底阻碍该地人类的日常社会活动与国家的经济发展。
发动一次针对人们能源安全攻击的代价将变得前所未有的低,不需要任何炸弹或是军事设施,只需要动动手指,网络另一端的灾难就会变为现实。这样的可能性无疑是科技进步对世界提出的新的挑战——不仅存在于国与国之间,也存在于恐怖主义与和平世界之间。
另一方面,就如同石油时代的“剧情”一般。现如今光伏发电的成本还较为高昂,由石油向天然气过渡,由天然气再向太阳能过渡的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也非旦夕之功。可以说,人类最后放弃石油作为主要能源绝对不是因为世界上的石油被开采殆尽,而是利用石油进行能源转化的效用已大大低于开发过程中付出的成本。同理,“光伏时代”的到来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势必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天然气与太阳能并行”的双能源过程——其中,天然气能源转化率与性价比的逐渐降低,与光伏技术日益成熟后转化率及性价比的增长并行,带来的问题是实现平稳过渡后“新能源”与经济形势之间的矛盾。
在“太阳能技术”成为了新的“黑金”之后,石油时代两次经济危机的悲剧是否会重演?
原标题:光伏产业:下一轮国际政治洗牌的决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