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搏下载app » 企业 » 正文
 
7年从0到1800亿 宁德时代靠什么?
日期:2019-02-20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wangke_jq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编者按:产能的压力、外资品牌的挑战,以及技术更迭,这些因素都对宁德时代一家独大的局面构成威胁。时不我待,宁德时代亟需尽快,如今宁德时代这只“独角兽”已经出海。扩产能,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掌握动力电池核心材料资源,提升技术护城河,将会成为宁德时代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胜负手。

德时代顺利“入欧”,在德国设立电池生产基地。宁德时代欧洲区总裁马蒂亚斯*岑特格拉夫日前透露,宁德时代将在德国埃尔福特建造世界上最大的电池工厂。2018年夏天,宁德时代曾透露该工厂的生产能力计划是14吉瓦时(1吉瓦时等于100万千瓦时)。如今,由于欧洲对电池需求大,宁德时代修改了此前的计划,将产能提升至原来的7倍多。这意味着其规模将一举超越特斯拉的超级工厂,后者目前的生产能力为20吉瓦时。

从0到1800亿,仅用七年时间,就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蹿升至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公司,宁德时代为何能迅速抢跑,成为新能源细分领域的超级独角兽?

产业黑马脱胎于ATL

说到宁德时代,不得不提创始人曾毓群。1968年,曾毓群出生于宁德市蕉城区飞鸾镇岚口村,是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1985年,天资聪颖的他年仅17岁便从宁德一中毕业,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毕业后被分配至福建一家国企。

和那个年代的诸多传奇企业家一样,曾毓群也是个不太安分的人。仅仅干了三个月,他便辞职,1989年。从福建跑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在东莞新科磁电厂做一名工程师,一家为电脑硬盘生产磁头、年营收达10亿美金的港资企业。

两年后,他日后的事业搭伴,宁德一中同学黄世霖,也辞掉公务员工作南下,来东莞与他相聚。

在这里曾毓群一干就是十年,31岁成为最年轻的研发总监,期间,曾毓群曾先后几次前往美国深造,并在留学期间接触到了世界最前沿的电池生产技术。

不过,学有所成的他也面临着人生的第二次抉择:新科的执行总裁梁少康准备拉他一起做电池。最初,曾毓群起初并未答应,因为,他正与猎头接洽,打算从新科离职去深圳一家公司做总经理。最终,在顶头上司陈棠华说合下,曾毓群还是选择步入陌生的电池业。

1999年,梁少康、陈棠华、曾毓群等人共同组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ATL),做消费电池,新能源独角兽故事的发端由此开始。

ATL一开始的定位是做聚合物软包电池,明确方向后,曾毓群带着100多万美金远赴美国,购买了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聚合物锂电池的专利授权。然而造化弄人,花费大半创业基金回来才发现,买回的聚合物锂电池却是个坑,反复充电有鼓胀问题,电池存在爆炸风险。

靠着经验和技术团队支撑,经历2周连续加班,尝试了数十种电解液配方之后,ATL克服了这个技术难题,成为了全球唯一一家将该项技术成功量产的公司。

成功需要的不仅仅是努力,还需要机遇。2000年国内BP机产业开始走下坡路,ATL赶上了手机行业爆发的风口。

乘着东风,2001年,ATL在东莞白马的厂区落成后,凭借着报价是韩国电池的一半,容量却增加一倍,还能量身定制不同尺寸的优势,ATL在DVD、蓝牙耳机、手机等电池市场,风生水起,当年的电芯出货量就达到100万枚。

2004年,由于帮助苹果解决了MP3锂电池循环寿命过短的问题,ATL成功进入了苹果产业链。随着苹果的发展,ATL扶摇直上,渐渐成为了产业龙头。

声名鹊起的ATL,2005年6月,被日本TDK集团以1亿美元买下了100%股权,由一个中国企业,变成了日资企业。但股权变化并没有影响ATL的飞速发展,ATL客户名单越拉越长,三星、华为、ViVo、大疆等行业巨头赫然在列。

从2007年起,ATL董事会提出“二次创业”,这次他们把注意力拓展到了动力电池领域,2009年成立的动力电池事业部。

2008年6月,陈棠发在曾毓群的家乡宁德蕉城兰田,斥资2亿美元投资的全国最大的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项目奠基,为后来宁德时代选址宁德做了铺垫。2010年黄世霖回到宁德研发用于电动汽车的锂电池。

根据政策规定,全外资公司不能生产动力电池。2011年底,曾毓群将ATL的汽车动力部门打包剥离出来,ATL(中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部分管理层和民族资本结合创立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ATL),将车载动力电池作为新兴业务独立发展。

刚刚成立的宁德时代股权结构里,中资占85%,外资15%。2015年10月,日本TDK卖出了其持有的15%的股权。至此,宁德时代成了100%的中国公司,而ATL则是一家100%的日本公司。宁德时代的股东名单中,可看到大部分都是曾经的ATL高管:曾毓群、黄世霖……

巨型独角兽搭上新能源车春风

过去几年宁德时代的产量高歌猛进:2016年,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上的产能倍增,达到6.8GWh,仅次于自产自销的比亚迪。而到2017年,宁德时代则在市场份额上完成了对比亚迪的超越。2018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都实现了增长,但宁德时代跑得更快,以23.52GWh的动力电池装机总电量拿下第一。


尤其是,2018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市占率一度已经达到了42%,一家独大的趋势更加明显。

从一个初创企业到做到了市占率42%的独角兽,宁德时代只用了7年。3年利润翻80倍,7年估值千亿,回顾宁德时代的成功,有几大因素极为重要。

宁德时代赶上了风口。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节能、环保有关行业的发展被高度重视,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

正如ATL的崛起赶上了手机时代,CATL也赶上了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以宁德时代成立的2011年为节点,国产新能源汽车进入了迅速发展的时期,不断释放出对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消息,2012年,国务院正式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将推进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作为重点工作。

显然,宁德时代踩准了行业百年一遇的风口——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政策及大趋势的推动下,宁德时代称得上是这次新风口的“起飞者”。

政府的政策扶植功不可没。根据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和工信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我国汽车产业规模2020年将达3000万辆,新能源车占比2020年要超过7%,达到200多万辆。从2009年到2017年,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直接投资超过3200亿元,工信部的动力电池企业目录中,根本就找不到松下等国外企业的影子,这意味着他们享受不到补贴。

实际上,在2011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明确限制了外商独资企业生产汽车动力电池。这一限制不但直接促成了宁德时代的诞生,也为技术实力薄弱的中国锂电行业,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

宁德时代把公司原来的外资股东背景交割清理干净后,政府补贴和国有资本开始涌入宁德时代。比如国家开发银行,就投资入股了宁德时代旗下的子公司。2016年初,宁德时代完成第一轮对外融资,募资30亿,投后150亿估值,2016年年底,宁德时代完成第二轮融资,募资80亿,投后估值800亿,一年估值上涨600亿,2018年宁德时代闪电速登陆陆创业板,目前最新估值1852亿。

宝马的“助攻”分不开。由于有ATL做电池的积累,宁德时代很早便得到了市场认可,在2012年就成为了华晨宝马的动力电池供应商,如果说ATL的崛起归功于苹果,那CATL的爆发则是因为宝马。

当年,华晨宝马正在推进纯电动汽车,在宝马看来,ATL是苹果手机电池供应商,证明它单体电芯足够稳定,脱胎其中的CATL也就具有成为合格供应商的技术储备和潜力。

与宝马的这次合作对宁德时代意义重大,一方面,让宁德时代成为首家成功进入国际车企供应商体系的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走完了动力电池研发、设计、开发、认证、测试的全流程,也为它后续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品牌背书。另一方面,宝马对产品高标准的需求大幅促进了宁德时代在技术方面的进步。

此后,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名声大噪,合作纷至沓来。在国内市场,宁德时代先后与上汽、吉利、宇通、北汽、广汽、长安、东风、蔚来、威马等车企达成合作。而在海外市场方面,宁德时代也已与宝马、戴姆勒、现代、捷豹路虎、标致雪铁龙、大众和沃尔沃等车企达成合作。

由于同时供应多家整车厂,宁德时代电池面临大量缺货,以至于厂商去宁德时代订货,都需要先付一笔重金。

技术实力成为根本因素。有分析师认为,宁德时代的崛起固然有机遇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对于技术开发的重视。宁德时代注重研发,目前有员工14000多人,其中研发人员有3300多人,占了23%的比例。

公开数据显示,宁德时代2017年研发经费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16%,且公开授权的专利已超过2800项。

早在2008年,黄世霖就带领团队成功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力电池管理系统(BMS)。在众多动力电池企业还沉迷于磷酸铁锂电池领域之际,宁德时代就瞄准了三元锂电池,并在2017年,依靠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迅速崛起。

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廉的特点,而这正是特点让宁德时代的产品快速被市场认可。在工信部发布的第11批目录中,宁德时代的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达到了170瓦时/千克,为东风风神纯电动轿车配套的动力电池续航达508公里,这也创下了目前国内系统能量密度最高的纪录。

谷歌前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有一句话:“如果有人邀请你上一艘火箭,不要问上去之后坐哪儿,你只要上去就可以。”现在,这句话来形容急速狂飙的宁德时代也挺贴切。

盛世之下居安思危

一路走来,借助风口,宁德时代顺利起飞,但对于宁德时代而言,盛世之下并非没有隐忧。一年多前,曾毓群给旗下员工群发了一封题目为《台风来了,猪真的会飞吗?》的邮件,要求那些洋洋自得,躺在温室之上的员工,警惕政策壁垒放开后的残酷市场环境。

实际上,宁德时代财报也显示,2017年宁德时代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为24.7亿元,低于2016年水平。宁德时代发布的2018年三季报也显示,1-9月实现营业收入191.36亿元,同比增长59.85%,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79亿元,同比下降7.47%。

利润的下降提醒着宁德时代——需要时刻注意政策风向。宁德时代的成绩并非完全通过市场竞争而来,风险在于一旦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电动车企势必会选择更低成本的优质电池,宁德时代面临的压力无疑将会加大。

此外,2017年7月28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取消了外资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准入限制。政策的放开,将重新燃起外企在华的希望,日韩电池制造商正卷土重来,特斯拉中国建厂已获准,目前中国行业的技术已经接近国外一流水平,但还有一些差距,外企的进入势必会对中国企业造成冲击。

不仅如此,由于产能供不应求,不少车企在与宁德时代合作的同时,也不把鸡蛋放在同一篮子里。以吉利为例,虽然目前其车型所用的电池仍以宁德时代为主,但吉利近日又在湖北荆州斥资80亿建电池项目,以保证未来吉利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供给。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中国的自主品牌中,有80%的企业有跟电池厂合资的想法,或者说正在实施。”

行业的技术会不断的更新迭代,目前全球各大高校化学系都在研究动力电池的化学配方,“一旦电池技术出现重大性能变革,新的大象马上崛起,旧的大象可能倒下。”

产能的压力、外资品牌的挑战,以及技术更迭,这些因素都对宁德时代一家独大的局面构成威胁。时不我待,宁德时代亟需尽快。如今,宁德时代这只“独角兽”已经出海,正如曾毓群所言,德国的新工厂只是进军欧洲的第一步,收购上游锂矿资源,投资整车厂,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是宁德时代海外布局的思路。

“龙腾出海千尺浪,飞旋澎湃滔天狂。昂首啸天一嘶吟,霹雳惊空裂电芒。”登陆有着“汽车工业起源”之称的德国,直击全球产业的核心市场,为宁德时代的全球战略画上了一个堪称完美的阶段性句号。未来,扩产能,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掌握动力电池核心材料资源,提升技术护城河,将会成为宁德时代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胜负手。

原标题:7年从0到1800亿 宁德时代靠什么?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晓说通信
 
[ 188金宝搏下载app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118金宝app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