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搏下载app » 市场 » 正文
 
SMA,中国市场分家后能否逆势翻盘?
日期:2019-03-11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wangke_jq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编者按:全球逆变器巨头SMA对比去年的7.6亿欧元、2012年的15亿欧元营收,该公司的收入减了至少一半。尽管SMA在2012年时业绩出现了下滑,但彼时其对中国市场抱有很大希望。新的“爱士惟”系,将在研发、生产、供应链和客户服务等各业务上继续与SMA集团合作。

受阳光电源、华为、古瑞瓦特等众多重要中国逆变器竞争者的正面阻击及母公司经营影响,德资企业SMA SOLAR(下称“SMA”)的中方管理层再也坐不住了,2018年年底决意脱离母公司,改弦易辙、自己经营。其具体举措是:SMA中国区张勇团队选择对中方业务实现100%的MBO管理层收购。

近5年来,SMA这一响当当的全球逆变器巨头,第一个发明商用光伏并网组串式逆变器的德国企业,出现了业务收入的下滑。而如今中方管理层挥别原有体系的重大决定,不仅折射了当今新能源市场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也提醒了现有大型制造企业:即便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任何人也没有把握纯粹依靠“产品”打江山。只有通识地方政策、了解市场动向、梳理产业脉络、把握战机并全体参与战斗的“识时务者”才是俊杰。

全球收入接连溃退

SMA这家有着悠久历史的逆变器公司,曾在业界呼风唤雨。

1981年德国诞生,1991年首款名为“Sunny Boy”的商用并网组串式产品下线,2003年集中式逆变器SC125U落地,每一步似乎都技惊四座。在产品力上,无论是组串还是集中式产品,SMA都属主流。但2012年,这一切有了改变。

彼时全球光伏市场增长不足,一方面受金融危机影响,各地需求大幅萎缩。当年仅产生了29GW的市场容量,首次同比增幅低于10%。但幸运的是2012下半年中国市场开发已有起色,为全行业带来一抹亮彩。

也是在那一年,SMA的市场份额从原来的40%忽然跌至25%,公司销售额为15亿欧元,相比2011年的17亿欧元下挫了13%。产品售价也从上一年的每瓦0.21欧元降至0.19欧元。2013年,SMA公司的逆变器收入为9.325亿欧元,降幅37%以上。

2014年,该企业的亏损加剧至1.649亿欧元,当年销售额再度下挫至8.054亿欧元。此后多年,SMA公司并没有出现过业绩高峰,仅是2015年销售额稍有回调且逼近10亿欧元。去年,SMA的收入再次下跌,回撤至7.6亿欧元。

尽管数年来全球光伏市场在放量上涨,然而这家德国老牌企业的收入却在下滑通道中。对比去年的7.6亿欧元、2012年的15亿欧元营收,该公司的收入减了至少一半。

(上图来自SOLARZOOM)

中国主要逆变器厂家,又是如何表现的?

2013年全年,国内最大的逆变器制造商之一---阳光电源(300274.SZ)收入为21.2亿。2015年,其迅速翻倍至45.69亿;2017年、2018年,该公司营收再创佳绩,分别突破89亿元及100亿元。

按财报数据,2017年阳光电源净利为10.1亿元,是2013年7280万元的十倍以上。简单说,5年一眨眼功夫,阳光电源收入升了5倍;净利在4年内更是上扬10倍以上。这得益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光伏急剧扩大,但更重要的是创始人曹仁贤和团队精诚合作的结果。

将目光再度转向SMA时,你会发现:4、5年间不仅市场拓展不佳,且裁员持续。

2014年,SMA的全球裁员计划为600人,同时也决定对年度开发预算进行削减,额度8000万欧元。2015年年初,该公司裁员数量大幅增至1600人,当时在岗员工不过是4667个而已,人员调整力度极为罕见。该公司管理层给出的裁员理由之一是,其所在的重要市场---欧洲地区需求在进一步削减。而事实上,除欧洲等其他区域出现了增长态势,但SMA的裁员计划依然还是推行了。

外资企业一旦遇到业务不景气,首先想到的就是直截减人,毫不含糊。这种裁员降薪所波及的速度和广度,有的比中资公司更甚。而这也可能导致企业运营出现“业务不好---裁员---扩张受阻---业务再不佳”的循环,完全恢复元气、重新鼎盛颇有难度。

据GTM Research发布的2017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榜单看,虽然SMA紧随华为、阳光电源之后,但与上能电气、特变电工、Power Electronics等公司的市场份额差距已不大。中国本土市场尚没有详尽的近期调研信息,但多位人士表示,SMA中国(前名称)有市场,不过阳光电源、华为、古瑞瓦特、固德威等“中字头”企业仍占据大部分江山。

中国区模式不断调整

其实就“中国”这一单个地区市场来说,SMA曾相当关注,走得却不顺。

2012年1月5日,江苏兆伏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兆伏”)与江苏艾索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艾索”)正式合并,成立“江苏兆伏爱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兆伏爱索”);在数百家逆变器厂商中,这两家颇有规模的企业实现“1+1”后,产生更广泛效益的特质明显。

“兆伏”专注于集中性并网逆变器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等,公司兆瓦级逆变器应用填补了国内空白。“艾索”则专注于中小型逆变器产品,有多项核心技术,产品转化效率也在当时触及98.2%,属于国际领先级企业之一。两家公司的强强联手,等于将各类型的逆变器握在手中,并寄望于借助彼此渠道、技术、人员及市场等打出组合拳,占领屋顶户用、商用、地面大型电站等多个领域,且业务深入扩张至海外。

当时,兆伏爱索拥有苏州、扬中等两大生产基地,具备总计2GW的光伏逆变器、20万套智能汇流箱的生产能力,研发中心位于上海。按照初步规划,打算5年内上市,让资本推动企业运营,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更广泛的认可。

尽管SMA在2012年时业绩出现了下滑,但彼时其对中国市场抱有很大希望,在寻找了一圈并购对象后,发现了兆伏爱索。

2013年3月,SMA总部宣布,收购兆伏爱索72.5%的股份,向其总计支付了4000万欧元。时隔2年后,兆伏爱索的个人股东如孙耀杰、苏开福、白志峰、郭文武、顾超宇、曾凯、戴国峰等分别离场,取而代之的是SMA Solar Technology AG(SMA总部)的全盘接手,认缴注册资本3.43亿元,实现了100%控股。上海、扬中等几个子公司也隶属于SMA中国。接下来,SMA在华的三家子公司为统一形象,再将LOGO改名为“艾思玛”。

而去年12月,SMA总部又一次决定:不仅进行全球范围内425人的裁员(占总人数的13%);而且也停止中国区业务的运作,把这部分股权全部售给当地管理层,中国区张勇团队对SMA实现了100%的MBO管理层收购。

SMA公司强调,此次重组是为了在市场下滑的环境下,迅速恢复SMA的盈利能力,从而聚焦于系统与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这一角色。

“我们更加注重地区因素这一考虑,目前SMA的商业重心是放在德国,也要减少SMA的固定成本,使之可以最大程度运用公司总部的能力,集中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重组我们的公司结构。”SMA集团CEO Juergen Reinert博士说,基于以上考虑,减少425人是不可避免的,“对我们来说,裁员是对社会负责的一种方式。出售这一业务部分,是为了中国管理层积极的商业发展创造条件。从长远来看,我们将不断推进这一商业进程。”

一家著名逆变器厂商高层对能源一号分析,SMA总部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在于:该公司未能及时把握住中国新能源市场崛起的这几年,“我认为,这有可能是德方对当地市场理解不足、加上中德之间沟通存在难点等造成的。”

目前,在全球100GW的市场份额中,中国已占50GW以上,但海外企业想要近几年冲业绩有难度。“中国地区的相关新能源政策调整速度很快。而且这里的需求变化很及时,即便是很大规模的中资企业,有时都会出现跟不上节奏的情况,更何况是老外。”

他说,近几年国内市场从原来的地面电站到“领跑者”项目,近期又在分布式领域实现了跑道的快速切换,假设企业母公司管理不够,就很容易失掉一点机会。而包括阳光电源、华为、古瑞瓦特、固德威等国内公司都属于战队型企业,步伐很快,迅速找对方向并发力,它们凭借着智慧、管理能力及理解力等连续取得了胜利,这一切并非偶然。

“其实不止SMA一家海外公司,新能源领域的很多企业都不容易适应中国市场。像之前的FIRST SOLAR、ABB、BP,全都难与中国企业形成对峙。”

2019年2月,施耐德电气宣布退出所有公共事业方向的逆变器市场,此前其还拥有两个集中式逆变器解决方案。

已被中国企业占据大半江山的多晶硅领域,同样让日本龙头公司Tokyama知难而退,将马来西亚多晶硅子公司出让给了韩国OCI公司。掌握独特碲化镉薄膜技术的FIRST SOLAR,虽然在美国市场大展宏图,却也未能如期推行在华建设大型电站项目的计划,而是一直处于观望阶段。ABB、BP等更是无法在中国光伏领域布局深入。无论是原材料,还是中下游电池组件,或者地面电站,基本被中方把持。

上述人士还说道,去年“531”新政后,更多中国逆变器厂商也显颓势,有的甚至退出市场,“这种突然发生的政策,对外国人而言,是难以理解的。但这就是中国。”

他告诉能源一号,有些GW级别的海外地区市场,政策调整剧烈一些,其实还好,影响尚浅;10GW及以上的海外地区,政策相对稳定,电价会逐步下调,大势基本能判断。但拥有50GW需求的中国市场既庞大又复杂,政策多变,对外国公司来说不易把握。比如阿特斯这样的加拿大企业,中国地区的分布式业务开展速度仍相对迟缓。

中国的“531”新政虽然很突然,但也只是加速了行业“优胜劣汰”的这一过程,部分海外公司适应不了,中方管理者做出一些变化在情理之中。

今年3月5日,SMA中国在中国境内的三家“艾思玛”系子企业,完成了MBO后的更名,企业LOGO也变为“爱士惟”。由此,SMA中国从以前的兆伏艾索,再到“艾思玛”阶段,如今脱胎换骨并以“去SMA化”的方式再战中国市场。

中方管理层透过媒体、官网解释称,其在上海、江苏苏州、江苏扬中均设有独立法人主体公司,分别承担商务中心、研发和管理中心、制造中心职能;总部设在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其核心企业为爱士惟新能源技术(江苏)有限公司。能源一号发现,该江苏公司的注册资本3.43亿,与2015年SMA中国接手兆伏爱索时的注册资本,没有变化。

新的“爱士惟”系,将在研发、生产、供应链和客户服务等各业务上继续与SMA集团合作,独立运作公司原有业务并积极发展原业务范围之外的新业务、新产品和新市场。目前爱士惟拥有1kw~60kw全系列光伏并网逆变器产品,产能总计2GW。

它的全新启航,旨在摆脱沉闷严肃的德国人束缚,企望建立简洁明快的管理体系并轻盈上阵。未来,“爱士惟”系能否重塑形态,发挥更大价值并有释放实效,还要时间为证。

期待爱士惟,可等到“坐看云起时”的那一天。

原标题:SMA,中国市场分家后能否逆势翻盘?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能源一号
 
[ 188金宝搏下载app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118金宝app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