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月11日在杭州召开了第四届“中国光伏+ 创新发展论坛”,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引领能源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会议上专家称:光伏与互联网、大数据相结合,则可实现能源生产和使用的智能化匹配及协同运行,提高全社会生产效率,全球光伏装机将呈快速增长态势。
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时代来临;高附加值的多样化的“光伏+”模式,在充分利用土地(水面)资源的同时,也提高了项目的生态效益;加上光伏发电成本的持续快速下降,国际能源机构预计,到2030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将超过水电,2040年有望超过煤电。这是4月11日在杭州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光伏+ 创新发展论坛”上传递出的信息。
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引领能源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国家能源局、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浙江省发改委、江苏省能源局、上海市及天津市等地方政府、400余位企业代表参加了论坛。
“光伏+”发展模式多样化
光伏行业的发展犹如一场“马拉松”,要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更快走向“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技术、模式的创新上有更多突破,其中,以“光伏+”探索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成为跑好“马拉松”的一条业内普遍认可的路径。
记者了解到,作为光伏跨界融合的路径,“光伏+”当前的主要模式包括“与多种能源综合利用”、“与各行业结合开发”以及“与社会发展模式变革结合”。与多种能源综合利用,主要是利用太阳能和风电、水电在日内和季节间变化的互补性,以及水电、火电、光热电站的调节能力,对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光伏与各行业结合开发,有着更为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将农业、治沙、渔业、旅游等和光伏应用结合,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上可发电、下可沙漠化治理、种植、养鱼及与生态旅游。在土地资源紧张的我国东部地区,采用“农光一体”、“渔光一体”,可有效解决光伏电站建设的选址问题。
正泰新能源参与的库布齐沙漠项目是集多重社会功能于一体的典型案例。据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总裁陆川介绍,该项目采用租用农牧民未利用荒沙地建设,绿化固沙工程共完成1500亩,治沙绿化效果显著。同时,项目从建设到运营先后参与建设劳务人员3000余名,帮扶贫困人口800余户,经济支持3000余万元,此外给周边建筑材料企业带来近亿元的经营收入,电站的后续种植和养殖将继续带动周边致富。
光伏与互联网、大数据相结合,则可实现能源生产和使用的智能化匹配及协同运行,提高全社会生产效率。
装机容量有望超水电煤电
据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介绍,到2018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74.5GW,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9.2%,提前完成“十三五”计划提出的最低目标。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123.84GW,分布式光伏电站50.61GW。
2018年全年,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44.26GW,集中式和分布式分别为23.3GW和20.96GW。中国的光伏设备制造领跑全球。去年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均占全球总产量的70%以上,硅片全球前十大生产企业均在中国,其余各环节产量前十名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位于中国大陆。
另外,随着双面电池等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的转换效率明显提高,光伏发电成本大大下降;加上无人机巡检、远程运维的运用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管理效率明显提升。
2018年,全球光伏最低竞价已降至2美分/度,一年时间降了一半。国际可再生能源组织预计,随着技术进步,2019年全球成本最低的光伏项目,度电成本将达到甚至低于3美分,成为最经济的绿色电力之一。
我国光伏发电工程的建设成本下降也非常明显,去年第四季度,光伏系统的建设成本已降至5元左右/瓦。目前,光伏平价上网已在我国部分地区具备条件,现阶段主要集中在资源和建设条件较好、消纳保障条件好、当地燃煤标杆电价相对较高的地区。
技术进步及成本下降使得光伏发电的竞争优势越来越突出。国际能源机构预计,全球光伏装机将呈快速增长态势,到2025年前将超过风电装机,2030年左右超过水电装机,2040年前超过煤电。
鉴于光伏发电的随机波动性,易跃春表示,“光伏+储能”,可平缓光伏发电短期波动,起到削峰填谷作用,使太阳能发电在未来电力系统中发挥更大作用。
原标题:多样化“光伏+”模式发展迅猛 专家称,光伏装机容量将超过水电、煤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