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搏下载app » 市场 » 正文
 
睢宁精准扶贫:光伏板下蘑菇旺
日期:2019-08-05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geyiling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编者按:随着国家的号召,各地打响了脱贫攻坚战斗的号角。在徐州睢宁县也同样不例外,当地于2016年建立了光伏发电扶贫、高效食用菌产供销一体化生产等为一体的产业扶贫项目,2017年又通过600万元扶贫资金建设了光伏扶贫大棚,通过一系列的“农光互补”扶贫项目,为各贫困家庭带去了收益。

农光互补扶贫项目中大棚里种植的高赋加值食用菌。闫峰摄

睢宁农光互补产业扶贫项目。闫峰摄

8月2日(周五),多云有风,记者来到此次江苏脱贫攻坚战主题采访活动的最后一站——徐州睢宁县。145万人口的睢宁县有53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和13.01万低收入人口,是徐州市脱贫任务最重的地区,也是江苏省12个重点帮扶县之一。据了解,睢宁在脱贫攻坚中自我加压,将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从6000元提高到6500元,将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从18万元提高到20万元。到2018年底,该县53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摘帽,12.13万低收入人口实现脱贫,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123元,脱贫率达到了93.3%。

农光互补
真扶贫


从泗洪到睢宁整整1个小时车程,下了高速公路,记者便直奔睢宁县第一个采访点:位于官山镇龙山社区的农光互补扶贫基地。睢宁县扶贫办邱辉介绍说,这是当地2016年借助扶贫资金建设的一个集光伏发电扶贫、高效食用菌产供销一体化生产等为一体的产业扶贫项目。

走进基地,连片的光伏电板映入记者眼帘,光伏电板下则是种蘑菇用的“菇房”。官山镇党委副书记童丽娜告诉记者,这座20兆瓦的光伏发电站由徐州一家上市公司投资3亿元建设,2016年年底竣工并网发电,平均每天可利用太阳能发电7万度,而光伏电板下面的20座“爱尔兰”式蘑菇种植大棚和60座简易大棚,就是2017年使用600万元扶贫资金建设的“扶贫大棚”。

龙山社区居民洪海峰是最早承包基地大棚的低收入农户,靠在大棚里种双孢菇,不到两年时间就实现了脱贫,“第一年卖了6万多块钱,第二年赚了12万。”把蘑菇种植大棚承包给低收入农户,让他们以此作为增收脱贫的工具,就是这些“扶贫大棚”的使命。童丽娜说,“扶贫大棚”由政府、集体和低收入户三方共同出资建设而成,每座“爱尔兰”大棚实际种植面积400平米,平均单次可产蘑菇25公斤,以平均每公斤8元计算,每平米纯收益达60元,一个棚一年的纯收入保守估计超过10万元。

事实上,这种“扶贫大棚”除了能帮助低收入户承包实现增收脱贫外,还能产生如下帮扶效益:首先是投资分红收益。该项目由窦庄、岳店、联合和曙光四个经济薄弱村以扶贫资金240万元入股,按照投资分红约定,每个村每年村集体可增加至少6万元的收入;其次是大棚的租金收入参与低收入户收益分配,可使全镇2903户低收入户户均增收200元以上;再者就是可以安排40余位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进入基地务工,每人每年可增收超过3万元。

“除了蘑菇大棚,光伏电站本身也是一个扶贫主体。”童丽娜告诉记者,在项目建设之初,当地政府就与电站建设方约定,每上网一度电的电费里就有一分钱是扶贫基金,“仅去年一年企业支付给当地扶贫部门的扶贫基金一项就达24.8万元。”

依托这个“农光互补”扶贫项目,在过去的一年里,当地4个经济薄弱村成功摘帽,官山镇1914户建档立卡户中有1560户实现了脱贫。曾经的贫困户洪海峰感慨地说,这个“农光互补”扶贫项目,是一个真扶贫的好项目。

从事小饰品加工的低收入农户在“扎花”。闫峰摄

饰品创业扶真贫


41岁的李集镇花厅社区居民彭莉,每天早上固定要做三件事:给常年卧床的大儿子喂饭、送小儿子上学、到小饰品创业园扎头花。除了前两件事的顺序有时候会颠倒,第三件事她很少会放弃。

彭莉一家是村里公认的低收入贫困户,丈夫常年患有慢性肝疾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大儿子生活不能自理离不开人照顾,她必须每天到离家不远的小饰品扶贫创业园里,去接一种手工制作头花装饰品的活儿,可以从中赚取每天四五十元不等的手工费,这样他平均每个月可以赚到1200元左右的工资,用于家庭生活的基本开消用度。

彭莉所在的小饰品扶贫创业园,标准名称叫“李集镇饰品电商产业园”,因为在里面干活儿的绝大多数人都是附近的低收入贫困户,她更习惯称其为扶贫创业园。和彭莉一样常年在这里做手工饰品加工的低收入者有40余人。他们在这里的“工作”其实很简单,以一个带蝴蝶结的发夹为例,从原材料到成品需要经过七道加工工序,她们要做的就是每个人负责完成一道工序,从中赚取这道工序的加工费,当地群众把这种手工活儿叫“扎花”。

李集镇位于睢宁县西南方向,是苏皖两省三县八镇的交汇处,有着较为悠久的饰品加工业历史。201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某电商平台上包括头花、发夹、钥匙串等在内的小饰品销售量的七成来自李集镇。小饰品也成为当地发展帮扶脱贫和使低收入农户增收的重要平台之一,为了能进一步促进饰品产业发展,当地政府按照产业集群、企业集聚、土地集约、服务集中、资源共享、扶贫脱困的原则,投资超过2亿元建设了这处建筑面积8.6万平米,由8栋独立高标准厂房组成,集饰品加工、产品展示、设计研发、仓储物流、电商培训、商务办公等为一体的饰品产业园。

“在这个园子里做手工活的贫困人口都是一些年龄偏大、不能外出、没有技能和部分残障人群。”邱辉说,饰品加工方式灵活,不受时间、地点、文化和技术限制,尤其适合一些深度贫困的低收入人群。目前,李集镇全镇共有饰品加工经纪人260多名,规模来料加工示范点28个,加工门类500多余种,每天输出小饰品80余吨,带动镇内及周边近10万名妇女和低收入人群创业就业,年产值达60多亿元,平均每人年加工增收7000元以上。

过去两年,睢宁县政府又投入扶贫资金3038万元,分别建设、购置了两栋1.93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全部作为扶贫资产,由李集镇进行返租,每年扶贫收益不低于8%,扶贫收益由县级统筹量化分配全县低收入农户。同时,园区也提供600个余就业岗位,目前已入园就业低收入农户200多人,人均年增收超过了6000元。

原标题:睢宁精准扶贫:光伏板下蘑菇旺 创业园里扎花忙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人民网 江苏频道
 
[ 188金宝搏下载app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118金宝app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