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搏下载app » 市场 » 正文
 
近20家动力电池企业布局产能,谁能夺得储能市场先机?
日期:2019-08-15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wangke_jq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编者按:对于动力电池企业而言,进军储能领域,机遇和挑战并存,截至7月底,已有近20家动力电池企业公布了储能电池产能规划。虽然前景广阔,但系统容量较小、商业模式单一、价格机制缺失等因素仍在掣肘储能产业的发展。对于动力电池企业而言,进军储能领域,将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虽然前景广阔,但系统容量较小、商业模式单一、价格机制缺失等因素仍在掣肘储能产业的发展。对于动力电池企业而言,进军储能领域,机遇和挑战并存,并非所有动力电池企业都能成功分得一杯羹。

今年以来,动力电池企业布局储能的热情依然不减:7月29日,腾威动力新能源储能电池生产项目开工,该项目共投资5亿元,将生产10亿瓦储能用磷酸铁锂电池;5月15日,亿纬锂能发布公告称储能和动力电池投资规模已扩大至35亿元;4月12日,宁德时代新能源中标福建晋江100MWh级储能电站设备采购项目,中标金额1.4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底,已有近20家动力电池企业公布了储能电池产能规划。储能,正成为电池企业争相驶入的新蓝海。

争相进入为哪般

“国家、地方的鼓励和支持,使得动力电池企业对储能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7年9月,《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确立了储能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提出储能在未来10年内分两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即“十三五”期间,实现储能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第二阶段即“十四五”期间,实现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

为解决产业发展关键问题,2019年7月,《贯彻落实2019-2020年行动计划》出台,提出从技术研发和智能制造、推进示范应用、推进动力电池储能化应用等六个方面促进储能产业发展,并作出了明确的职责分工。

除了国家层面,一些地方政府、电网公司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和实施细则,成为储能产业发展的直接推动力。比如今年6月,新疆自治区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开展发电侧光伏储能联合运行项目试点的通知》,指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试验示范具有产业化潜力的储能技术和装备,大力推进储能技术装备研发示范。

“2018年,我国电网侧储能发展迅速,甘肃、青海、河南、江苏等多地都在积极布局电网侧储能电站,比如甘肃720MWh网域大规模储能电站项目、鲁能海西州多能互补储能项目等,都在对储能发展路径进行积极探索。储能的春天或许就快到了。”刘勇表示。

动力电池企业争相进入储能市场的原因不止于此。“近年来,动力电池企业产能扩张迅速,库存压力相应增大,储能广阔的市场需求能够消纳部分库存量。”刘勇进一步解释说,“而且,储能产业不依赖于财政补贴,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趁早布局能够抢占市场先机。”

优势能否变胜势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电化学储能实现了突破性发展,累计投运规模达1.073GW,是上一年度的2.8倍,也是首次突破“GW大关”。在各类电化学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

“储能要实现大规模发展,经济性是关键。动力电池的快速发展,使得锂电池质量、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价格持续走低,推动储能系统的成本也随之下降。因此,动力电池企业进入储能领域,成本是一大优势。”刘勇说。

记者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宁德时代、南都电源、比亚迪、国轩高科、比克电池、力神电池、亿纬锂能等排名领先的电池企业,大多数都已在储能领域进行了长远规划与布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宁德时代2018年年报显示,储能系统销售收入1.89亿元,同比增长达1052%。宁德时代副董事长兼首席战略官黄世霖表示,早在宁德时代成立之初,就确定了两个主要的业务方向,一个是动力电池,另外一个就是储能电池。牵头组建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斩获Powin Energy 1.85GWh电芯订单、“牵手”科士达设立储能合资公司……2018年以来,宁德时代加大储能研发力度,加强与上下游公司的合资合作,提速布局储能市场。

2018年,我国新增投运的电化学储能项目中,南都电源装机规模位列第一。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南都电源累计投运及在建的储能项目容量已超过1000MWh。

比亚迪自2008年开始进军储能领域,至今已有11年的经验积累。目前,从家庭储能系统,到中间级别的工商业储能产品,再到公用级别的集装箱系统,比亚迪的储能产品均有覆盖。

“从参与国内最早的储能示范项目,到满足海外储能市场需求,我们在储能领域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2018年,我们成立了储能事业部,将储能列为重点发展业务,适应市场的快速发展。”力神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想要分羹不容易

虽然前景广阔,但系统容量较小、商业模式单一、价格机制缺失等因素仍在掣肘储能产业的发展。对于动力电池企业而言,进军储能领域,将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刘勇认为,相较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更侧重安全性、循环寿命,而且储能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不同场景对电池的性能要求也不尽相同,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分析。因此,进入储能市场需要跨过一定的门槛,并非所有的动力电池企业都能分一杯羹。“另一方面,储能项目的规模通常不大,难以和企业投入的资金、生产规模相匹配,目前大多是拿动力电池直接用在储能领域。在研发储能电池方面,还需要有实力的企业,站在长远的角度来布局。”

就商业模式而言,目前国内储能示范项目的盈利能力还需时间验证,投资回报期仍然较长。业内专家表示,未来两种商业模式将极具潜力:一是储能系统实现多种功能叠加,包括消峰填谷、动态扩容、需量管理、后备电源等功能,通过提高利用率提升盈利能力;二是“投资+运营+服务”模式,结合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租赁模式等多种方式,将投资回报周期尽量缩短。

“可以肯定的是,企业争相进入储能领域,将会对建立完备的电化学储能体系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刘勇说。

原标题:近20家动力电池企业布局产能,谁能夺得储能市场先机?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中国能源报
 
[ 188金宝搏下载app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118金宝app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