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成为新一轮投资的热点,大量对行业知之甚少的投资商也妄图从中谋取利益,然而,京威股份停止开发新能源整车项目却给投资者敲响了警钟:入行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在退市和放弃造车之间,北京威卡威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威股份”)无奈选择了后者。近日,京威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停止开发新能源整车项目,并将因秦皇岛新能源整车投资项目而成立的秦皇岛德龙汽车有限公司予以注销,未来还计划将持有的新能源整车公司长春新能源、深圳五洲龙、江苏卡威的参股股权择机转让。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成为新一轮投资的热点,不断有“野蛮人”争相进入,试图分享这一新兴领域的“大蛋糕”。如今,京威股份的退出可以说给造车新势力敲响了警钟:入行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严格意义上来说,与那些对行业知之甚少的“野蛮人”相比,京威股份并不算“外行”,它此前是一家乘用车内外饰件系统综合制造商和综合服务商,2015年开始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但经过4年的坎坷,非但没有享受到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红利”,反而从2018年开始出现亏损,如果2019年不能实现转亏为盈,京威股份就存在将被ST(进行特别处理的股票)的风险。为了企业长远发展,京威股份不得不“断腕”求生。
表面看来,京威股份进军造车领域遭遇瓶颈的原因是造车成本高,资金不够充裕,正如其在公告中所说的:“新能源整车产业短期实现盈利概率比较低,且建设期需要2~3年时间,在建设期内只有大额建设开发费用支出,零部件主业业绩难以支撑”。而且,从外部环境来看,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以及行业竞争加剧等,也是京威造车梦碎的重要因素。不过,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盲目扩张并购并不能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汽车产业链长,相较其他行业而言门槛较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但遗憾的是,“野蛮人”往往缺乏这样的经验。
在造车路上,光靠“买买买”并不能成为强者,京威股份的失败印证了这一点。从投资设立长春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到购入深圳五洲龙、江苏卡威两家整车企业的股权,再到布局海外生产基地、组建动力电池企业以及筹建德龙汽车项目,京威股份为了造车,总投资额超过300亿元,但最终都打了水漂。同样,收购红星试图自己造车的多氟多,希望打造从氟化工到电池材料、动力电池、汽车制造以及出行运营这一完整产业链,如今在造车路上也遭遇困境;曾想在造车领域大展拳脚的猛狮科技在经历大肆并购、资金链吃紧后,终于及时止损,将锂电、清洁电力、电动汽车“三驾马车”的战略布局,调整为以储能为核心、电力工程和新能源应用为辅的业务体系。如果不能有效整合资源,单纯依靠并购就想实现造车美梦,结局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难以在产品和公司战略方面作出科学判断、未能及时调整的“野蛮人”,自然会败下阵来。
值得警醒的是,在行业洗牌初期,最先“遭殃”的自然是规模相对较小、资金相对较少的企业,而随着竞争加剧,一些财大气粗的企业或许也将面临相同的问题。近日,恒大集团新能源汽车产业附属公司恒大健康发布盈利预警,预计上半年净亏损约20亿元,主要原因是“拓展新能源汽车业务处于前期投入阶段,研发等相关费用及利息支出增加”。烧钱造车、欲搭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版图的恒大,未来要面临的考验还很多。
对于致力于实现造车梦的“野蛮人”来说,首先对于汽车行业要心存敬畏,汽车产品绝不是靠“砸钱”就能获得市场和消费者认可的,作为“重资产”行业,对造车的投入是长期无止境的,只有营收有保障,才能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其次,并购只是跨出了第一步,真正想造车的企业,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汽车行业,有效整合优质资源,尊重行业发展规律;第三,汽车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百年之大变革,只有准确判断行业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并付诸于实践,才能勇立潮头;第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打造不被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不被日趋白热化的市场所淘汰。
汽车行业是开放的、包容的,但与此同时,竞争是公平的更是残酷的。对于“野蛮人”来说,虽然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如果没有对行业的理性认识、脚踏实地地实践,光靠一腔热忱,梦想未必能照进现实。
原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