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光伏企业陆续开始扩大产业,光伏龙头企业的竞争也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产能布局都各有考量。
新年伊始,中国光伏企业的扩产大幕已经拉开,这预示着今年制造端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扩产马不停蹄
1月初,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关于签订光伏电池和组件生产基地项目投资框架协议公告》显示,去年底,公司与义乌信息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签订项目投资框架协议,就公司建设5GW光伏电池和10GW光伏组件生产基地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晶澳科技此次拟投资人民币66亿元,其中建设年产5GW光伏电池生产基地计划投资27.75亿元;建设年产10GW光伏组件生产基地计划投资38.25亿元。公告称,项目建设周期预计为4年,不会对公司当期营业收入产生影响。
紧随其后,隆基股份也发布了《关于签订楚雄年产20GW单晶硅片建设项目投资协议的公告》,宣布隆基已于2019年12月31日与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禄丰县人民政府签订项目投资协议,在楚雄新增投资建设年产20GW单晶硅片项目(即三期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据悉,这已是继2016年12月、2018年4月前后两期10GW单晶硅片建设项目后,隆基再一次将目光聚焦于云南楚雄。
前有扩产,后有订单。1月10日,隆基股份发布公告称与江苏润阳悦达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签订38.20亿片硅片销售框架合同,预估合同总金额将超过103亿元,合同的履约期限为2020年至2022年。
在国内新增装机大幅下滑的2019年,中国龙头光伏企业却始终走在扩产的道路上。隆基、中环、通威等国内光伏企业2019年全年已公开发布了超200GW的扩产计划,仅隆基股份一家,便发布17次扩产公告,产品涉及单晶硅棒、硅片、电池和组件多个环节,总投资额超过380亿元。根据集邦新能源研究中心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隆基、晶科、爱旭、上海数控、海泰新能等企业在2020年计划投产项目的总规模已达到约100GW。
看好2020年市场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数据显示,2020年,仅2019年结转的项目规模指标超过36.64GW,保守预期会有18.3GW落地。考虑到2020年新增户用指标4-7GW,新增竞价、平价上网项目规模, 2020年国内的新增年总装机量应该超过40GW。
“从2019年一年的情况以及目前龙头企业的扩产动作来看,2020年大规模的产能释放必然会加剧行业竞争。正是因为2019年的国内装机量并不高,所以大家普遍认为2020年会出现恢复性增长,这也是企业布局扩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在2019年国内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已经开始走向海外,既然‘走出去’,就不会轻易放弃,所以也需要产能支撑。”集邦新能源分析师陈君盈指出, 2020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125GW,2020年到2025年间,全球光伏市场每年增长幅度约在7%左右。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随着龙头企业的加速扩产,多晶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生存会愈加艰难。“目前,多晶市场受到的冲击已是显而易见,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多晶产品整个供应链的价格都在下跌,很多工厂都被迫停工,即便是在生产的,经营情况也并不乐观,绝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而且2019年国内市场不好,大企业有人力、财力、物力可以开拓海外市场,但很多依靠国内市场‘靠山吃山’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往外走’的能力。”
集邦新能源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12月,多晶用硅料均价为53元/千克,与11月均价59.75元/千克相比下跌了11.3%。而在硅片环节,多晶硅片的价格更是从11月的1.805元/片下滑至12月的1.693元/片,单晶硅片12月的人民币月均价和11月的价格基本保持一致。
产能布局各有考量
实际上,单晶光伏产品也将面临更激烈的价格竞争。上述分析人士坦言:“多晶不赚钱,新增的产能基本都在单晶,大家在单晶上下大血本扩产,产品多了,肯定是有价格风险的。当然,产能总是动态淘汰的,竞争说白了就是‘洗牌’,这个词对中国光伏来说这已经不新鲜了。”
如何动态淘汰?怎样面对洗牌?企业也有着自身的考量。
以2019年行业普遍关注的大尺寸硅片为例,隆基乐叶董事长助理兼全球市场负责人王英歌透露,2020年隆基新增的产能集中在166mm上。“选择166mm产品,主要是考虑到与现有生产线的兼容以及升级改造的投资回收期等因素。相比于166mm、210mm产品的要对老的设备进行更大范围的改造,单位投入更大,改造的时间周期也比较长。”王英歌认为,硅片尺寸规格的变化归根结底并非技术水平的问题,而要看市场需求和整体趋势。
也有企业与隆基的判断不同,不少企业将发力点聚焦在更大尺寸的210mm产品上。1月10日,爱旭科技宣布义乌5GW210mm高效电池正式实现量产,并计划在2020、2021、2022 年分别达到22GW、32GW、45GW产能。在硅片端,中环也提出2020年将有约16GW的210mm硅片计划投产。
对于2020年的总体市场,陈君盈表示,大尺寸硅片涉及到下游电池片与组件制造商的设备更换问题,而多数电池厂产线在2019年刚刚完成了PERC的改造升级,2020年应该暂无更新设备的计划。“所以,除大尺寸硅片生产厂商自行扩张下游组件产线自产自用外, 硅片尺寸可能会呈现三强鼎立状态:即M2(156.75mm)、G1(158.75mm)与M6(166mm)并进。”
同时,王英歌也表示,在电池路线方面, 新增的大规模产能还是需要瞄准稳定、成熟的产品。“对于TOPCON、HIT等新技术类型,企业在研发层面已有持续关注和投入。在转换效率和发电性能上,N型电池确有优势,但如果大规模量产,目前存在一定瓶颈。”
原标题:扩产马不停蹄,光伏龙头企业竞争呈现白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