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搏下载app » 市场 » 正文
 
小议我国光伏产业链的薄弱环节
日期:2014-08-13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evan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一、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概述
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5个环节。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从全球范围来看,产业链5个环节所涉及企业数量依次大幅增加,光伏市场产业链呈金字塔形结构。

产业链最上游是太阳能晶硅制造,这个环节技术门槛高(尤其是多晶硅),具有一定垄断性,HEMLOCK、WACKER、TOKUYAMA、REC、MEMC、Misubishi和Sumitomo等公司掌握晶硅制备技术,占据全球太阳能多晶硅总产量的95%以上。第二个环节是硅片生。这一环节的主要技术流程包括铸锭(或单晶生长)、切方滚磨、化学腐蚀抛光,其中铸锭(或单晶生长)环节属高能耗,切割机等的投资规模相对较人,具有工艺、资金一方面的壁垒。在这个环节中SHARP、Q-cells、BPsoiar、Deutschesolar、Kyocera等公司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我国的保定营利是这个领域的竟争者之一,其备生产单晶硅片的能力,技术难度仅次于多晶硅的制造。

第三个层次是太阳能电池制造,我国的代表企业是无锡尚德和保定英利),产能产量都属于全球主流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商。

第四个环节是组建封装,技术含量相对较低,进入门槛低,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内有较多企业参与这个市场。

光伏电池的制备工艺复杂程度有别,晶体硅电池的产业链构成明显较长,要经历多晶硅制备流程、提纯流程、硅片切割和成品制成、尾气回收五阶段;从冶金级硅矿提炼出;太阳能级晶体硅,国际主流的生支术有西门子法、流化床法和冶金法,不同提炼技术的成本与提炼效率正相关。应该说,多晶硅的提纯技术是制约光伏产业链中最人的瓶颈,一方面是提炼晶体硅的一艺成本和生支术,另一方面是生产多晶硅流程中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环境成本。

目前,多晶硅提炼环节占据光伏产业链价值的比例达到56.16%,技术决定价值,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多晶硅产能扩充动力均来自于此。预计2010年全球产业投资额将达到36.31亿欧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7%,在这一预测结,多晶硅和硅片切割环节仍是价值链中的重点领域,且在短期内有扩大的趋势。

二、光伏产业薄弱环节分析
1、从产业链的环节来看
目前,我国光伏行业的发展情况遵循着产业链的规律,硅料、硅片、电池,越往下游压力越大。以产业链来看,国内光伏行业各产业环节的发展现状如下:

1、国内多晶硅原材料生产技术落后,且产量供应不足,多依赖国外进口
多晶硅制造业是光伏产业链的首端,是影响整个产业发展规模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限制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
我国多晶硅生产技术主要基于改良的西门子法,由于工艺落后,能耗比高于世界先进水平。国内多晶硅原材料生产产量严重不足,如2006年全国需求量5000吨,实际产量不足300吨,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同时,多晶硅原材料生产是典型的规模化产业,产能超过1000t/a才能显示规模效益。但我国已投产的多晶硅企业产能不足,规模效益不明显。
由于供需巨大缺口的出现,近期我国部门企业开始进入多晶硅生产,预计今后几年我国多晶硅过度依赖国外的局面有所改观。

2、硅棒、硅锭制造技术成熟,但对原材料依存度高
根据爱尔兰商业通讯2007年5月份的报道,中国现有硅锭生产企业58家(含单晶体硅和多晶体硅),硅片生产企业38家,且国内主要生产企业技术比较成熟,但由于该产业对上游多晶硅的依赖,导致部分企业开工率不足。

3、太阳能电池生产增长强劲,产品主要出口
自2003年起我国太阳电池制造业以超常速度发展,年增长率达到100%-300%,2007年我国光伏电池年产量700MW,仅次于日本和欧洲,位居全球第三。但目前产品也因价格高而95%以上只能出口。虽然国内太阳能电池生产取得巨大成绩,技术水平与国际相当,但仍停留在引进、消化、吸收层面,自主研发能力较弱,不利于产业长期发展。

4、组件制造进入门槛低,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弱
在整个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链中,组件制造由于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技术和资金门槛低、最接近市场等特点吸引了大批生产企业,是光伏产业链中发展最快的环节之一。据估计我国有180家以上的太阳电池组件生产企业。而且主要厂家的产品都通过了TǘV、UL等国际认证。
由于中国光伏产业链末端光伏发电市场尚未启动,98%的国产光伏组件出口国外。行业易进入和上游多晶硅原料不足造成国内封装产能过剩,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且产品附加值较低,组件企业利润微薄,竞争力能力弱。

5、光伏产品生产量大,但应用水平低
光伏产品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国外市场需求拉动下,光伏产品生产集中在珠三角、福建、浙江等沿海城市,出口产品包括太阳能灯、太阳能计算器、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伏产品生产国。受产品价格和市场空间的限制,国内太阳能光伏产品应用化程度不高。

2、从产业结构来看
产品结构不合理。高端原料、装备测试仪器设备制造企业规模、数量小,多晶硅仍有50%左右、银浆100%、装备20%等需要进口,绝大多数测试设备仪器依赖进口;低端太阳能电池片和组件产能占全世界的60%,95%的产品需要出口。

市场结构不合理。中国是世界光伏产业大国,但国内消费不到10%,国内光伏发电的总装机量仅占全球装机总量的1%,产品严重依赖出口。


技术结构不合理。中国最具优势的是电池片和组件技术,以及其他新兴电池的开发上,但装备技术和原材料技术并没有真正掌握,基本上都是控制在发达国家手中;中国是光伏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目前赚的只是加工费。

三、优化产业链的思路
整个光伏产业链越到上游,资本、技术密集型特点越明显,越到下游,劳动力密集型特征越明显。但由于没有技术,上游不容易进去;没有市场,下游生存空间太小,我国光伏企业多集中在产业链的中游,从事晶硅电池片、电池组件生产与组装。在市场好的时候,尚有一定生存空间;一旦市场转冷,最先感受到寒流。生存堪忧。


长期以来,中国光伏被尴尬地困在“微笑曲线”的低端,大量所谓的中国光伏企业只是光伏产业里面的“富士康”,赚的是代工的钱,这种模式如今已经发展到尽头了,要规避风险,要改变现状,需要向微笑曲线的两端研发和发电延伸。

光热发电现阶段还存在着巨大的改良空间,研发显得尤为重要。技术进步在新兴产业中扮演着决定性角色,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有难以预测和控制的因素,所以产业链上游机会,同样会留下空隙给新兴的技术性公司。如:研发出其它有别于晶体硅、薄膜的新型太阳电池。

我国大多数光伏企业没有多少研发实力,进入上游的多晶硅提纯行业不现实,而且目前来说产能过剩。产业链有微笑曲线,产业环节同样存在微笑曲线,企业可以针对特定产业环节进行研发。如:改进硅片制造技术,把硅片做得更薄,或通过改进电池及组件制造工艺,以提高电池转换效率,使产品有更高的市场溢价能力。

说起向发电延伸,建设光伏电站已不稀奇了,已经有企业去欧洲买电站。自行投资建设,建成之后并网,然后直享上网电价收益,基本上没有风险,利润也比较可观,也是一个可供光伏企业参考的新策略。

比买电站更高明的是卖服务,已经有企业向技术营销发展。为终端客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做展示平台,沟通从工厂到终端消费者之间的所有环节,做太阳能里面的宜家。
抓住机会向两端生长,进入其它产业环节,这与光伏产业内部各环节业务连接方式、生产技术、产业升级等方面因素相关。对多数光伏企业而言,向上走或许没这个研发实力,但向发电延伸则可避开研发弱项。
结构性转变势在必行,多晶硅价格下来、组件成本下来以后,将真正刺激光伏装机量的大幅增长,更多的新市场将会打开。未来中国光伏产业结构的升级将前景光明。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solarbe
 
[ 188金宝搏下载app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118金宝app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