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难
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市场在哪里?
以小搏大,借鸡生蛋,在河源、双流、海口之后,汉能在又在浙江长兴、山东禹城、黑龙江双鸭山、江苏南京、武进、邳州以及青海和江西宜春大举投资,号称总投资额近2000亿元。
汉能将自己的激进写在了官网上:“2012年,预计各基地总产能将达200万千瓦。届时,汉能控股集团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同时,集团还在全球进行电站资源开发,目前已与新疆、内蒙古、宁夏、江苏、海南、山东、河北等省区和欧洲等地签订了约400万千瓦的太阳能电站建设协议,成为涵盖技术研发、高端装备制造,
光伏电池生产和光伏电站建设等光伏产业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整合的高科技清洁能源企业。”
从铂阳精工,到遍布各地的生产基地,以及在建和未来准备建的光伏电站,一个光伏巨鳄俨然成形。
但是,这些项目绝大部分没能如期投产。截至目前,已经量产的基地只有两个。四川双流基地项目一期30万千瓦,已量产;河源基地一期项目两条生产线年产约50万千瓦。
其余的基地进展均不顺利。
长兴基地浙江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第一期项目没有量产,第二期项目政府不准备继续了。”长兴一位离职员工说。
汉能双鸭山太阳能光伏产业研发制造基地项目,一期号称投资36亿元,2010年10月开工,至今未投产。
邳州项目,汉能项目引起征地纠纷,汉能将电站项目转售深圳能源。2012年9月6日,深圳能源公告了这一交易。深圳能源人士告诉财新记者,这一项目已经取得核准,收购过来就可以直接做,但不一定会用薄膜太阳能。他认为,晶硅太阳能技术比薄膜太阳能成熟。“虽然核准内容具体指定了要做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但我们跟发改委沟通, 转化为晶硅即可。”他表示。深圳能源购买项目公司时,汉能尚未引进生产线。
在江苏武进,汉能曾宣布要建两个光伏电站,但目前在做的是太阳能薄膜幕墙项目,用于汉能在武进的生产厂房。有业内知情人士透露,汉能在山东禹城的
光伏发电项目亦有出售意向。
在下游市场方面,除了上述与地方政府签署开发协议的电站项目和自发自用项目,汉能披露过的下游订单项目还包括位于乌苏里斯克中俄经济开发区的100KW太阳能屋顶电站项目、意大利拉奎拉837KW屋顶项目,以及未来三年为宜家的中国门店及其供应商提供383MW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用于建设屋顶太阳能电站。
一位与汉能有过接触的欧洲新能源投资界人士告诉财新记者,汉能要开拓欧洲市场,困难很大,难于获得银行融资。薄膜产品因转化率低、占地面积大以及衰减的未可知性,尚未得到很多欧洲银行的认可,汉能更是市场后来者。
“汉能跟现在所有光伏企业的玩法不一样,他们是做出口,我是反过来做,以中国市场为主,国外市场为辅。”李河君曾向媒体表示。双流、河源基地、山东禹城已生产的转化率不足10%的铂阳生产线产品,被汉能自产自销,运到了青海汉能的自建电站上。国内薄膜市场远未真正形成,“薄膜现在国内还是不行,我们下去看过,金太阳示范项目报了不少,基本上都是很小的自发自用,没什么商业化项目。”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今年7月向财新记者表示。要消化汉能宣称的巨大产能,大型地面电站必不可少。但目前国内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十分紧张,很多项目的上网电价补贴只结算到了2010年四季度。
因发电量全额上网难以保证,电价补贴一年一个标准,没有长期预期,国内光伏电站商业模式难寻,市场上不少组件企业投资的电站项目在苦寻买家。
截至2010年末,薄膜组件只占国内光伏装机的5%。“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规划确定的2015年光伏装机目标为200万千瓦,成本更高的汉能要从中分走30万千瓦薄膜组件装机非易事,更何况李河君预测汉能两年后才真正释放产能。即便能够通过自建电站消耗库存,目前光伏电站的低回报率——通常在8%甚至以下,也在积累风险和财务压力。
汉能困局
晶硅电池都没人投了,谁还投薄膜呢?
一位去海口参观过汉能生产线设计的业内人士曾问,这么大的产能,想没想过市场在哪?汉能当地人士说,总公司自有战略考虑。总公司高管则给出另一个答案:“我们不是做薄膜电池的,我们是卖电的。”这个答案更让人困惑。就算可以不断绑定地方政府维持太阳能巨赌,最终仍需买家。谁买高价电?
2012年,主要依靠海外市场的中国光伏产业面临寒冬,竞争更加惨烈。
据多位业内人士分析,由于转化率瓶颈未突破,即使在国内,汉能产品也没有太多竞争力。
汉能太阳能薄膜电池的报价是300元-330元,主流产品的输出功率55瓦 -60瓦不等,相当于电池设备成本折算为每瓦5元-6元,比晶硅电池目前报价4.5元贵1元左右。业内人士指出,太阳能薄膜需要更大面积吸收光能,建光伏电站的话,太阳能薄膜只有设备成本比多晶硅电池低20%左右,度电成本上才有竞争力。
一位在青海投资过光伏电站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同样规模的电站,汉能使用的薄膜组件项目占地面积比晶硅组件项目高出1倍有余,安装成本也至少高出每瓦0.7元。
当时在汉能内部,对于选择哪种技术的薄膜生产线存在争议,很多人反对选择铂阳太阳能的技术。
“转化率连10%都难以做到。”一位生产线设计人员说,“汉能现在做得最好是常州,(第一批产品)出来可以达到9%,但还没量产,不能说是真正稳定的转换率。”一位曾购买过汉能组件的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汉能价格较First Solar更便宜,但其转化率不足9%,技术上并不十分成熟。
铂阳太阳能的产品转化率低,李河君起初逼着铂阳太阳能的技术人员提高转化率,失败后后李河君曾跟手下说:“东西不好没人买没关系,我先用到自己的电站上,这样还能撑几年,等要还贷时,我再用好的技术换。”
在不断降低的晶硅电池成本面前,能否取得技术突破,已成为薄膜技术存活的关键。
为突破技术瓶颈,汉能将眼光瞄向海外。2012年6月,汉能收购德国Qcell的薄膜子公司Solibro,10月,以3000万美元收购美国清洁能源企业Miasole。Miasole曾是美国硅谷最热门的清洁科技企业之一,并先后获得超过5亿美元融资。Solibro生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全球最高的模组转换效率,达17.4%,Miasole做到14.5%。跟晶硅电池的17%-18%转化率相比,仍有距离。
寻找技术突破是正确方向,但收购后的继续投入和成本控制仍是难题。一位美国清洁能源分析师曾向财新记者表示,这两家新收购公司所用的技术类型是CIGS,成本比汉能现在采用的非晶硅薄膜技术还要高,需要持续投入(参见资料“汉能的技术选择”)。更何况,“晶硅产品太便宜了,但现在大家连晶硅都不投资了,怎么会投(薄膜太阳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