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搏下载app » 市场 » 正文
 
中民投押注过剩产能行业 业界质疑难觅盈利点
日期:2014-09-01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oammin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产业整合新思维

其实,中民投过剩行业产能整合的思路也不尽相同,如果说钢铁行业是侧重存量整合的话,那么光伏行业则是存量整合和增量投资两者并重。

近几年,光伏产业随着本轮国际金融危机迅速扩张,被喻为未来能源革命的发动机。

中国光伏制造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晶硅、硅锭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等完整的产品制造体系,但是由于市场过度依赖外需,技术水平偏弱,就地转化不足,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普遍经营困难。

国内光伏制造产业发展迅猛,但是光伏发电产业却发展缓慢,直到去年下半年,国内光伏电站才掀起了一轮扩张、投建热潮。中电联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光伏发电并网容量330万千瓦,比去年同期增长约100%。

国内光伏电站的投资建设主体主要有几大类:光伏制造企业、五大电力集团和部分民营企业,光伏电站建设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平均每百万千瓦,需要投入资金约70亿元,而民营电站大多装机容量小、地区分布分散零散,盈利状况不佳。

不过,光伏发电行业由于技术瓶颈尚未突破,整个行业享受着很高的上网电价财政补贴。按照新能源光源区确定电价,0.95元到1元每千瓦时,政府补贴0.42元每千瓦时。高额的财政补贴,是支撑整个行业商业可持续最核心的因素。

提升自身的效率,降低成本,就意味着能够获得可观的商业利益。中民投为何瞄准光伏行业的投资机会?董文标的答案是:中民新能源的优势恰恰在于极低的融资成本和新技术优势,在成本控制方面占据绝对优势。

中民投第一批子公司中,中民新能源是较早设立的一家,注册资本金80亿元。公司计划以整合、运营光伏发电项目为切入点,推进能源行业转型,成立大型的清洁能源供应商。在光伏行业的产业链上,中民投选择了电站建设,不会涉足光伏制造。今年计划装机容量预计达到300万到500万千瓦。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光伏发电的装机总容量约为2000万千瓦。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中民新能源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收购、整合小的光伏电站,另一方面大规模投资建设新电站。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将会引入产业链分拆的理念,组建三个专业化的子公司,分别为光伏组件采购、电站建设、设备运营维护三个子公司。董文标将此称之为产业链分拆整合的金融思维,在传统业务基础上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经过业务细分后,像组建后采购和设备运营维护这两大专业的子公司是轻资产公司,而电站建设是重资产公司,重资产公司可以在一开始投资建设阶段,引入产业基金等股权投资基金,并撬动商业银行信用。事实上,在近几年光伏行业遭遇寒冬后,有些银行,特别是国开行大幅度增加了对光伏行业的信贷支持。

目前的光伏电站建设成本普遍较高,融资方式高度依赖银行贷款,随着近几年信贷逐渐收紧,融资成本不断攀高。董文标表示,中民新能源的融资成本绝对不能超过年化5%。在目前金融环境下,这是几乎难于完成的目标,银行家出身的董文标何以有这样的把握,仍有待业界观察。

董文标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经过近七年左右的努力,光伏发电成本每年平均下降7%-8%,光伏上网电价最终和煤电价格持平。

一个光伏行业广为人知的基本事实是,受光源持续性影响,电力稳定性差,而光伏发电蓄电池的技术瓶颈始终未能突破,电网企业并不愿意在电力调配的高峰时段,优先调配光伏电力,这一问题的解决,还有待于光伏发电设备和蓄电池技术的革新。

在董文标看来,这并不是难题,中民投将依靠雄厚的资本和强大的研发团队,深度参与产业技术革新尝试。

在董文标筹备设立中民投期间,《财经》记者多次对话董文标,印象最深刻的细节,便是董文标试图将传统金融理念、资本运作手段与产业整合进行高度融合。这也是中民投成败的关键,是中民投与普通产业投资基金和投资机构的最大不同。

在产业投资领域,中民投未来计划成立500人的首席金融官团队,这些金融官将被分别派至中民投所投企业,他们将扮演“财务战略医生”的角色,帮助打开企业的资产负债表,给企业提供优化财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的方案和建议,甚至帮助企业推进产业链分拆整合,提高企业整体效率。中民投作为财务投资者,将分享因此所产生的增长红利。

根据中民投的战略定位,光伏、钢铁领域的产业链分拆整合的金融思维,也将贯穿至中民投整合产业投资的所有领域。

亿达集团董事长、中民投董事局常务副主席孙荫环在开业当天坦承,产业类企业家的能量是有限的,到一定阶段需要依靠金融,董文标一开始就为中民投植入了金融的基因,运用金融的手段做实业,它所产生的能量将远远超过实业企业简单的联合。

据悉,全国工商联的民营企业家一致推荐董文标出任中民投董事长,大家看中他侵淫银行业近30年的专业履历,这是其他企业家所不具备的特质。

未来金控愿景

对于董文标来说,相比民生银行,中民投是一个更具成长性的大舞台。

民生银行在过去18年发展过程中,一直在主动寻求金融业多元化经营的可能,探路混业经营的可能性,先后控股民生加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民生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但是为满足中国金融、实业严格分离监管要求,以及金融业分业监管、分业经营的现实,这种尝试屡屡受限。

8月16日,中民投挂牌开业前夕,公司董事局主席办公会会议首度公开披露中民投的金融控股集团目标。21日当天,董文标再度明确表示,中民投未来是“产业集团+金融集团”结合的产融结合的业务模式

目前来看,中民投成为金控集团虽然只是愿景,但在董文标心目中,金控路径已经非常清晰,这条路径也是其在民生银行多年来无法实现的夙愿。未来金控集团的目标是以国际业务为重点,成为比肩高盛、瑞银、摩根士丹利等的国际一流投行。

当年的民生银行,曾引入西方成熟的公司治理模式,推行事业部改革,尝试“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的业务模式,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据了解,在中民投筹备成立初期,相关各方层面曾认真考虑将民生银行整体转入中民投,但是这样的提议很快就被否定。

银行牌照在中国是稀缺资源,产业资本通过各种渠道纷纷尝试涉足银行业,在沪深两市2500多家上市公司中,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总额占据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半壁江山。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银行业将经历大规模调整和洗牌势在必行。在董文标看来,目前并不是进军国内传统银行业最好的时机。

国内金融股权的投资仅仅是中民投金融战略的一部分,中民投有着更大的野心,那就是在国际金融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董文标表示,中民投的投行概念并不是传统意义的投行概念,不只是提供证券发行承销、或者某种交易安排,而是依托机制和体制优势,组建一个具有资金、技术、法律、业务、市场等层面的综合服务平台。

根据中民投公司的架构,中民投集团公司之下会设立子公司中民资本,它将专注于金融股权的投资,中民资本也将成为中民投金融控股集团目标实现的核心平台。与此同时,中民国际(香港)、中民欧洲资本也是中民投国际化的两个重要平台子公司,将辅助中民资本在海外开展投资、并购和产业整合。

中民投香港平台搭建的进度快于欧洲平台。相关媒体报道称,中民投已经在香港收购了一家名为Piper Jaffray的美资投行。同时,已着手筹备中民投香港分支机构,计划于近期向香港证监会[微博]申请牌照。

今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英国期间,中民投决定向英国投资15亿美元,在伦敦设立该公司的欧洲区总部,投资金融服务、海洋工程、新能源和环保等多个领域。按照这一战略布局,中民投已经在欧洲物色潜在的收购对象。

据悉,中民投基本确定境外金融股权收购的领域,其中优先选择保险公司,其次则是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高端私人银行。

中民投的民营企业家股东同样认为,中民投的终极目标是成为金控集团,这是他们根本无法靠单打独斗实现的目标。随着中国经济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中国民营资本控股的金融、实业平台,将大有可为。

从国内外产业、金融发展历程看,产业和金融的结合被称之为产融结合,董文标曾将中民投比喻为20世纪30年代之前的美国摩根财团。摩根从投资和信贷业务起家,后向钢铁、铁路及公用事业等产业渗透,到1930年他所控制的大银行、大企业的资产总额占当时美国八大财团的50%以上,被誉为“银行家的银行家”,成为世界上最可畏的金融机构。

探路产融结合

在描述中民投的独特性时,产融结合出现的频率最高,但其实施难度和挑战,也颇受业界关注。

从国际上看,产融结合先后经历了“融合-分离-再融合”,两者几经分合,这与经济和金融危机周期性高度吻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也曾出现了产融结合的热潮,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产业、金融经历了一次彻底的大分离。

近几年来,产融结合持续升温。当前,产融结合的主要模式是产业投资金融,尤其是部分大型国企、央企通过设立财务公司,参股或者控股金融机构涉足金融业。此外,招商局集团、中信集团以及民营的复星集团等的发展也加快了产融结合的步伐。

产融结合是指产业与金融业在经济运行中,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整体效益通过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而进行的内在结合或融合。中国产融结合的法律框架并不健全,产业监管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沟通不畅,缺乏高效的协调,一些企业曾在一味地追逐利润的道路上发展失控,例如德隆集团,忽视实业,过分追求财富扩张和资本运作,放大了经营风险。

从趋势上看,产融结合既可以为企业集团和产业经济发展带来诸如培育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投融资效率、创造协同价值以及公司治理效应等诸多效益,也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在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之间建立“防火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全球,产融结合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条有效路径,全球500强企业中,有80%以上进行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经营行为。如GE(通用电器集团),其产融结合的成功就得益于在制造业形成的规模经济和竞争优势。GE金融业务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其内部产业和金融的有机结合,相互依存,相得益彰。GE的金融业务范围虽广,但基本上属于其集团企业产业链的相关延伸领域。另一方面,GE金融业务利用制造业基础获得AAA最高信用评级,又利用这一评级实现低成本融资,为产业发展提供现金流。

近期,董文标对中民投产业融合的定位日渐清晰,在开业仪式当天,他首度明确向外界提出了这一理念。从尝试产融结合的企业主体来说,产融结合成败关键在于有效的集团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和风险管控,以及金融与产业部分资源合理科学配置等。

为此,中民投在内部风险防控方面做了针对性布防。李怀珍将中民投风险防控的模式形象地比喻为一场足球比赛,我们有前场、中场、后场,需要进攻大家都进攻,要防守,大家都要防守。进攻防守,同进同退。

具体来看,中民投公司在前台、经营层、董事会、投资委员会、治理结构等层面就设置了多重屏障。在业务操作层面,至少有四道防线。

第一道是业务部门的风险评估团队所进行的尽职调查;

第二道是,专业化的投资机构协助中民投参与尽职调查,从宏观、行业、项目本身评估投资风险。

第三道防线是公司中后台,有风险合规部门对每一个决策投资项目进行风险合规评估。

第四道防线是审计部门,定期举行严格的内部审计。

为防范股东层面的关联风险,中民投还在董事会层面设置了关联交易委员会。李怀珍解释道,公司按照上市公司基本规则要求自己。在业务拓展期间,可能会存在中民投与其股东合作开展业务的可能,如果产生合作关系,将交由公司关联交易委员会审核这笔交易是否可行、是否合规,以此严格防范关联交易风险的产生。

从产业投资入手,最终谋求金融控股集团,这是中民投59家股东的共同理想,虽然其实施过程仍然充满变数。逐利是资本的天性,中民投也将成为股东们财富增值的新平台和新通道。细数中国当下正在尝试产融结合的企业集团,中民投是为数不多非政府推动,而是企业家自发选择的联盟。

一位国资委[微博]长期研究产融结合官员表示,投资金融业容易,但整合好并非易事,金融业务的经营文化和管理要求与企业集团的产业部分有较大差异,整合中既要注意集团企业文化的共性,对金融业务有适当驾驭力,也要充分照顾金融的个性。

当前,中国正处在金融业全面改革和放松管制的关键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由此带来的金融市场变革和产品创新正在加速涌现,传统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正在吸引各种产业资本纷纷涌入,这从去年金融业放宽准入、首批民营银行获批可见一斑。

产融结合的根本在于牢固的产业根基,产业领域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稳定的盈利来源、并做到领先同业。离开实业主体开办金融业,好比是空中楼阁,不仅会拖垮实业,而且会使得整个企业集团因为金融投资失败而深陷其中。在各方力推中民投成立之际,这些历史教训和忠告,显然也是无法忽视的重要因素。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财经》
 
[ 188金宝搏下载app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118金宝app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