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循环、碳减排视角,能源安全、清洁化转型将在“十四五”规划中具有重要地位
2020年5月1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了“两个循环”的概念;2020年9月22日,中国领导人首次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们认为,可再生能源将在“十四五”迎来更大发展,我们以2025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0%为假设测算:(1)2021-25E光伏+风电发电量平均增速14.9%;(2)2021-25E光伏累计装机CAGR为18.9%(年均新增装机67.4GW),累计装机将至581GW;风电累计装机CAGR为9.2%(年均新增装机27GW),累计装机将至378GW。
“十四五”期间,光伏实现平价后,估值空间将进一步打开
根据CPIA预计,2020年,光伏度电成本有望下降至0.27-0.48元/kWh。2020年8月5日,发改委、能源局发布2020年平价光伏、风电项目名单,规模超预期,共计44.45GW(光伏33.05GW,风电11.4GW)。平价后,现金流:平价项目可通过自身降本,完成相对市场化的投资经济性测算,使增量项目的现金流完整性更好,不依赖补贴、不过分依赖于政策;成长性:“十四五”光伏行业的成长性将更为清晰,周期波动性较“十三五”或将更为平缓;在全球碳减排和能源政策的加持下,依然可实现较快增长。
“十四五”新能源电力消纳和电力系统灵活性问题需要重点解决,储能也将迎来进一步发展
截至2019年,我国的光伏、风电发电量占比3.1%与5.7%,当可再生能源发电渗透率达到25%左右时,需要重点考虑电力系统灵活性问题。储能在“十四五”期间,有望实现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的转变。我们按照20%功率配比、备电时长2h的关键假设,当存量改造渗透率达30%时,国内及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侧储能存量改造空间分别为58、168GWh,对应市场空间分别为993、2862亿元;当增量项目安装渗透率达到50%时,国内及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侧储能增量安装空间分别为2021年16、42GWh,2025年22、74GWh,对应市场空间分别为2021年275、714亿元,2025年377、1265亿元。
风险分析:“十四五”政策对非化石能源发展占比目标低于预期;风光存量项目补贴拖欠问题迟迟不解决;光伏制造环节产能过剩;光伏、储能产业技术进步、降本及降价低于预期;电力系统灵活性技术方法难度过大等。
原标题:从双循环视角看“十四五”的光伏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