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灌阳县黄关镇正江村把产业支撑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抓好产业扶贫这个根本之策,统筹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通过建立“茶叶加工+光伏发电”新模式,积极选准发展产业,有效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辐射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2020年全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1.6万多元,375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光伏发电+茶叶产业”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1260元以上,有力地推动了正江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巩固了正江村整村脱贫成果。
调查论证,把脉定位“茶”主导产业
正江村位于黄关镇东南部,全村山多田少,贫困人口多,发展集体经济后劲不足,为广西“十三五”山区深度贫困村。通过深入调研,驻村工作组、村两委得出,杉木是该村第一大产业,面积达2.7万亩,但见效时间长,属长效增收产业;水稻是该村第二大产业,面积0.15万亩,虽然助农增收能力较弱,但是关系群众吃饭的温饱产业,也不能放松。要切实帮助正江村尽快增收,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必须做好“山”这篇大文章,发展见效快增收力强的产业。
正江村山清水秀,云雾缭绕,自古以来就有种植茶叶的习惯,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非常适合茶叶生长,村民将茶叶炒制后,泡茶及打油茶都回味甘甜、香气纯正。为切实选准产业,驻村工作组、村两委多次组织前往外地参观、学习、考察,认真开展调研,并召开专题论证会,从高起点、高标准、可持续发展上选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茶叶产业,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子。
创新模式,壮大”茶”产业助增收
“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推动产业发展。虽然正江村群众自古就有种植茶叶的习惯,但一直以来村民种植的茶叶主要供自用或赠友,均为零散种植,没有形成产业,对脱贫增收推动作用不大。2016年以来,驻村工作组、村两委积极向上汇报,得到了驻村后盾单位县政法委、县农业农村局的高度重视,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小平经常深入实地调研指导,并在资金上给予支持,县农业农村局无偿为群众提供茶叶苗,积极做好技术服务,扶持正江村创办了灌阳县云间雾里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并建立起茶叶基地,辐射带动全村农户种植茶叶。通过探索建立“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正江村茶叶产业的发展。目前,全村茶叶基地面积达600亩,茶叶总面积达4000多亩,户均有茶3.18亩。
“茶叶加工+光伏发电”助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在扶贫好政策的指引下,正江村产业发展的路子越走越明晰,村民种茶面积逐步扩大。但茶叶加工仅靠手工操作,加工能力有限,大量生茶不及时处理,极易造成浪费。如何打造本土中高端茶叶品牌,走出灌阳,创造更大价值,是驻村工作组、村两委思考的问题。
2017年,县财政下拨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专项资金100万元,帮正江村解决了产业发展“资金渴”。为用好这笔资金,2018年驻村工作组、村两委细致研究,决定投资70万元发展“茶叶加工+光伏发电”产业,其中55万元用于修建760平方米的厂房,厂房天面安装80千伏光伏发电设备,15万元用于购买茶叶杀青、揉捻、烘干、提香等加工设备,建起茶叶加工厂。
2020年,通过发展“茶叶加工+光伏发电”产业,20多名贫困户进入茶叶加工厂和云间雾里茶叶专业合作社务工,人均日收入约80元,促进了村民就近就业增收。正江村贫困户曹增辉在茶叶加工厂务零工8个月,月收入1000多元。全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1.6万多元,其中茶叶加工厂年均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3万元,光伏发电站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同时还激发了村民种茶积极性,村民肖春梅表示,以前种茶叶都是自己家用,种得少,没什么效益,现在村里建起了茶叶加工厂,茶叶可以直接卖给加工厂,销路不愁,种得更多了,效益实实在在。
引进技术,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
为进一步提高茶叶资源利用率,实现茶叶产业增收最大化,驻村工作组、村两委积极想办法、出主意,决心引进茶叶生产、加工新技术,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近年来,通过积极邀请广西茶叶科学研究所专家入村指导高端茶叶的种植、采摘技术,以及高端茶杀青、揉捻、发酵、提香等关键技术,为正江村茶叶加工升级、品牌打造奠定了良好基础。
积极宣传,推动正江茶叶走出灌阳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进一步扩大正江茶叶宣传力度,提高正江茶叶知名度,加大品牌宣传,增强品牌对整个产业的带动力,驻村工作组撰写了多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题宣传报道,其中《灌阳正江:创新发展模式“光伏发电+茶叶加工”助力脱贫攻坚》于2019年4月被自治区扶贫开发办公室网站、广西农业信息网、今日灌阳等多家平台报道,受到了热烈的社会反响,并吸引上级有关领导莅临正江村指导工作。正江“茶叶加工+光伏发电”模式也得到了上级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同时,该村还做好特色农产品“灌江红”茶叶品牌代言宣传,积极推销特色农产品茶叶进机关。相信不久的将来,正江村的茶叶,尤其是中高端茶叶品牌,将会走出灌阳,让更多人尝到正江茶味道。(谭善林 蒋廷德 陈启军 陆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