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下旬以来,光伏上市企业开始陆续披露2020年业绩预告。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在52家光伏上市公司中,共有38家企业公布了2020年业绩,其中33家企业保持盈利,占比86.84%,26家企业在盈利的同时保持正增长,占比68.42%。尽管2020年第一季度光伏市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行业仍保持高景气度。
光伏市场迅速复苏
在已公布2020年业绩预告的企业中,阳光电源、福莱特、天合光能、林洋能源和横店东磁净利润位列前五。其中,阳光电源净利润达18.5亿元-20.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93亿元同比增长107%-130%;实现扣非后净利润16.1亿元-18.1亿元,较2019年的9.05亿元同比增长78%-100%。
对于业绩的上升,阳光电源称,报告期内,公司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国内外疫情的不利影响,规模效应显著提升,坚持加大研发投入,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核心业务市场领先地位进一步夯实,整体业绩较去年实现大幅度增长。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员、原材料无法到场,去年第一季度我国光伏市场需求下滑。但后三季度行业迅速复苏,打了一场翻身仗。2月3日,在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主办的光伏行业2020年发展回顾和2021年形势展望研讨会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表示,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较上年同期下滑23%,但第二、三、四季度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分别同比上升57%、23%和109%;全年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48.2吉瓦,较2019年的30.1吉瓦增长60%。
隆基股份等企业都在2020年业绩预告中表示,当年光伏市场需求增长明显,公司主要产品产销量同比大幅增加,促使营收和净利润稳步增长。
部分企业毛利率显著下滑
2020年全球光伏市场热度不减,我国光伏上市公司产销两旺,但受价格战影响,光伏主要制造环节处于博弈状态。随着竞争加剧,部分企业产品毛利率下滑明显,导致净利润负增长或亏损。
2020年全年,协鑫集成实现净利润-25.19亿元至-15.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0.56亿元下滑4633.76%-2835.47%;扣非后净利润亏损24.8亿元至14.8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6亿元下滑854.16%-269.76%。
对此,协鑫集成指出,去年下半年,受上游硅料供应紧缺影响,公司主要原材料硅片及电池片价格持续上涨,加之玻璃供应紧缺、其他辅料价格不同程度上涨,致组件生产成本攀升,组件终端销售价格涨幅不及原材料价格涨幅,组件毛利率大幅下降。公司主动进行策略性调整,优选高毛利订单,放弃低价订单,影响了组件销量。此外,能源工程EPC业务因疫情影响开工及并网量,下半年组件价格的迅速上涨,影响了前期已签订单的毛利水平。
亿晶光电也饱受价格战困扰。2020年,亿晶光电净利润亏损6.6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亏损7.75亿元。亿晶光电称,光伏平价上网趋势导致组件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下跌,同时受市场组件原材料及辅材上涨的影响,主营业务毛利有所下降。
供应链把控能力左右业绩表现
一方面组件企业竞争白热化,净利润分化明显,另一方面光伏玻璃、背板胶膜等辅材紧缺,拉动相关上市企业业绩飘红。
据2020年业绩预告,洛阳玻璃预计当年实现净利润3亿元-3.4亿元,同比增加456%至530%,扣非净利同比大增23-26倍;安彩高科预计2020年净利润约为1.2亿元,同比增长503%左右。
两家企业均表示,2020年光伏玻璃市场需求的强劲增长,带动光伏玻璃产品销量和售价呈现双增长,促使公司光伏玻璃业务盈利能力增强。
王勃华认为,截至目前,光伏产业链仍面临供需紧张挑战,硅料周期性紧缺,光伏玻璃和背板胶膜结构性紧缺尚未得到完全缓解。同时,各地方政府开始纷纷要求新能源配置储能,但储能盈利模式依然单一,市场身份仍不明确,都将增加光伏企业盈利压力。
为此,王勃华指出,今年光伏企业对供应链的把控能力将成为制胜关键。
当前,光伏企业间已经有硅料+硅片、硅片+电池片、玻璃+组件、组件+电站等多种合作形式,主要以签订长期采购订单为主,以保障产品供应。
原标题:光伏市场迅速复苏 光伏上市企业盈利能力两极分化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