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搏下载app » 市场 » 正文
 
中央财经委员会再提碳中和目标,中国经济进入“碳中和”节奏
日期:2021-03-17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yutianyang_tsj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3月1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了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研究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问题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举措。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这是短短半年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在重大公开场合提及中国的碳中和目标。

中国碳中和目标的首次提出是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庄严提出了中国将采取更有利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之后在2020年12月12日的气候雄心峰会上,习近平再度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的碳中和目标进一步细化,提出了“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而在刚刚进行的中央财经委会会议中,我们清楚的了解到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更重要的是,对于“十四五”这个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中央明确部署了几项关键工作:

1. 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2. 要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3. 要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体系,完善能源“双控”制度,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价格、金融、土地、政府采购等政策,加快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积极发展绿色金融。

4. 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反对奢侈浪费,鼓励绿色出行,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

5. 要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有效发挥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土壤、冻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

6. 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进国际规则标准制定,建设绿色丝绸之路。

在这6项关键工作中,能源体系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被排在了第一位。事实上,从去年9月中国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碳中和”已经成为中国能源圈内最火热、最流行也是最为共识的一项热点。

就在前不久的3月1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这也是首个央企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除了国家电网,作为发电集团的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大唐、华能集团,作为油公司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都在向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型。

碳中和已经是毫无疑问的中国能源行业大趋势。但碳中和毕竟是一场绵延40年的长久战。就像中央财经委会会议中说的那样:“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要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责任,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领导干部要加强碳排放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抓好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

从这一角度来看,不仅仅是能源行业,整个中国经济都要尽快的进入“碳中和”的节奏中来。

原标题:中央财经委员会再提碳中和目标,中国经济进入“碳中和”节奏
 
相关阅读: 碳中和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能源杂志
 
[ 188金宝搏下载app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118金宝app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