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能源”)与国家电投集团河南电力有限公司、河南豫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合资成立河南能化电投新能源有限公司。根据协议,三方将围绕新能源开发及产业规划等展开合作,规划风电、光伏、储能、地热供暖和氢能等新能源项目,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身为河南第一大国有企业,河南能源也是该省唯一的世界500强企业、中国煤炭企业50强之一,长期以煤炭、化工作为主业,在新能源领域却鲜有涉足。选择进军新能源,并将其定位在“助力集团公司加速转型,改革重生”,河南能源底气何在?胜算又有几成?
传统板块拖累业绩,布局新能源寻自救
成立于2008年的河南能源,一度被视为河南省改革发展的样本。截至去年,集团累计生产煤炭约8亿吨,连续8次入围世界500强企业。
一位熟悉情况的当地人士告诉记者,受煤市行情下行、化工产能过剩等影响,河南能源从2014年起经营压力剧增,2016年已亏损70多亿元,负债率接近85%。直至2018年,集团才重回世界500强企业之列,全面实现扭亏为盈,“然而,去年以来压力再现,尤其是化工板块严重拖累整体业绩。”
据该人士介绍,高峰时期,河南能源下属化工企业多达30余家,化工资产体量占比高达一半左右,总产能达到河南化工产业的3/4。“当初发展化工板块,初衷是以煤炭资源为优势,实现集团多元化拓展。但其实,河南能源不少化工产品,均处于房地产行业的供应链条,后者的走势直接影响化工板块经营。去年3月,集团公司下达部署,3年内仍然不能实现扭亏的项目,就要毫不犹豫关闭退出、挂牌出让,彻底从根源上止住‘失血点’。”
另据公开报道,一份河南省国资委向河南省政府汇报的债务风险报告披露,截至去年8月底,河南能源账面资产总额2845亿、总负债2369亿、净资产476亿,资产负债率高达83%。去年底备受关注的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违约事件,进一步重挫母公司河南能源。
“同为主营业务,煤炭板块盈利不存在问题。经营不善、乃至暴雷的核心因素,正是化工板块包袱太重。”中央财经大学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邢雷认为,除了国际油价下跌等客观因素,大批项目扎堆上马,从一开始就埋下隐患。“比如煤化工项目,投资比较高、回报周期长,加上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成本一路上涨。说白了,当年规划时想得太简单,对风险预判远远不够。”
受制于传统业务,河南能源将目光投向新能源产业。据了解,新公司注册资本10000万元人民币,出资方式为现金认缴出资。国电投河南电力、河南能化、河南豫景分别占股60%、30%和10%。换言之,在此次合作中,河南能源属于参股而不控股。
优劣势并存,转投非煤业务需谨慎
一家以煤炭、化工起家的企业,如今把新能源作为“改革重生”路径,前景如何?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答案有待观察。
上述人士表示,由于前期大量退出关闭矿井,河南能源拥有采煤沉陷区、废弃矿井等资源,这些存量优势可用于新能源项目建设。然而,能否用好资源更为重要。“‘十三五’以来,河南光伏、风电产业实现跨跃式发展,装机年均增速超过8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能源发电量从2015年占比不到1%,提升到今年前4个月比重达到16.1%。相比很多地区,其消纳状况算很不错。在此情况下,留给河南能源的空间还有多少,目前还要打个问号。”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澎也称,河南地区良好的消纳表现,从另一侧面,也意味着新能源项目竞争压力更大。“不可否认,河南能源作为‘地主’,具备先天地域优势,在圈土地、拿资源等方面有一定便捷性。然而,此类传统国企融资压力也比较大,恐怕很难拿到相对较低的融资成本。如今,新能源项目的设备、材料等成本差距越来越小,融资成本已成为影响项目投资回报的主要因素。”
“实际上,地方国企转型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北京京能、深圳深能、上海申能等代表企业,早就开始加大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力度。相比之下,河南能源算是起步较晚、转型较慢了。”彭澎坦言。
在邢雷看来,吸取前期化工板块的亏损教训,由煤炭迈向非煤业务需要谨慎。“人才、装备、技术等储备均是难题。有无专业人才?对市场了解多少?与专业新能源企业相比,优势何在?很多亏损严重的企业,并非一开始就缺钱,而是扩张过快过大,市场好,或效益佳的时候,摊子越铺越开,久而久之包袱越来越重,被拖得入不敷出。”
“对于老牌煤企而言,转型发展是现实之需。但也要做好顶层设计,全面诊断谋划,找到真正符合实际的战略方向与思路。”该人士进一步称出,发展非煤产业,既要依托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进行科学系统规划、优选项目,也要规范开发程序,探索非煤产业项目运营管理新模式。
新能源产业能否拯救河南能源,本报将持续关注。
原标题:进军新能源能否拯救河南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