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她刚从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六年后,她是经研院研究储能安防的探路人。在白天,她坚守岗位,绘出一张张重要的建设蓝图;到晚上,她刻苦钻研,只为探求更加合理的消防方案。镇江储能电站、昆山储能电站、南京江北梯次电站,这一座座打破记录的储能电站能够安全运行的背后,都有着她日夜攻坚的心血和付出。
巾帼不让须眉,奋斗凸显担当。她,就是国网江苏经研院储能安防研究专职吴静云。
要啃就啃最硬的骨头
2018年的夏天,江苏镇江东部地区由于谏壁电厂机组停运及镇江燃机无法投运,镇江电网迎峰度夏的局势日益紧张。
为解决这一电力缺口,镇江东部电网储能项目上马紧急启动,作为项目总承包方,国网江苏经研院设计中心迅速组建储能设计党员联合攻关队,吴静云也是其中的一员。在翻阅了现行储能设计标准后,她发现“储能电站消防”相关条文在标准中的论述较少,且储能电站防护设计资料极度缺乏,电站的消防方案需要从零开始,一步一步摸索。
2018年8月,镇江储能电站投运后不久 ,江苏某地用户侧储能电站电池舱起火并烧毁,牵动了电网侧储能市场的紧张神经。吴静云意识到电化学储能电站中锂离子电池存在热失控、燃爆等安全问题,现有储能消防配置标准严重偏低,需要尽快开展电池安全防护和消防新技术研究开发工作。而储能电站消防研究涉及到电力、材料、消防等多专业交叉融合,团队中没有一个人的专业领域完全对口,谁来做这块的研究成了当时令人头疼的事。
作为储能安防攻关团队里的一名博士,同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敢为人先主动接手这个“硬骨头”,“总要迈出这一步,大不了边做边学。我是党员,我更要带头以身作则。”吴静云说。在确立了为储能电站制定完整的安全防护消防标准的目标之后,吴静云便全身心投入到电化学储能电站防火设计、电池灭火技术、电池管理系统(BMS)设计及消防预警等前沿科技攻关与项目应用研究中去。
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2018年以来,吴静云一直在规模化储能电站火灾防控技术路上不断“探索”。为打破行业知识壁垒,她白天和科研院所、设备厂家的专家们一起开会研讨,晚上就默默在办公室查阅文献撰写报告。
与现有储能电池规模化推广应用的现状不匹配的是,前几年关于储能电池的文献主要是围绕小容量的单体或小模块锂电池为对象开展热失控及火灾危害性研究。
对于电化学储能电站而言,基本单元是电池模组,一个电池模组一般是由几十个单体电池通过串并联构成,电量与容量相差很大,电池模组的热失控规律、燃烧特性及火灾特性都与电池单体大相径庭。这也意味着如果想要制定电化学储能电站的消防标准,就必须从头开始进行实验研究。
“实践出真知,只有经过试验检验的技术才能用到实际工程中去。”吴静云说。为了填补大型电池模组、簇级储能电池的热失控过程和燃烧特性的研究空白,吴静云成了南京消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火灾实验中心的常客,一待就是一两个月。
在这期间,她每天都蹲在实验室里和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并深度参与了国内外首次过充工况下全尺寸储能电池火灾真型试验近60次,对大型储能电池模组热失控的认识一天天清晰起来。
在完成试验之后,吴静云第一时间总结了试验获得的宝贵数据,并形成系列的规范标准,为镇江储能电站的消防设计升级改造和江苏第二批电网侧储能项目的防火设计出谋划策,有力保障了江苏储能电站的安全运行。
为储能安防继续添光增彩
2021年5月21日,当得知昆山储能电站工程获得2020年度电力行业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时,吴静云同志感到格外激动,“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对我们江苏电网第二批储能电站项目中安全设计集成应用的一种肯定。”
作为目前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电网侧电化学储能电站,苏州昆山储能电站凝聚了储能安防攻关团队的许多心血。
依托镇江、昆山等电化学储能电站火灾防控的系列研究,吴静云和经研院储能安防攻关团队的其他成员一起发表了科技论文20余篇,先后获得中国消防协会等单位颁发的优秀论文奖3项,授权国家专利10余项,出版储能专著2部,发布国内外首个锂电储能消防标准T/CEC373-2020和其它团体标准共3项,团队研制的储能安全防消成套装置首次攻克了电池火灾难扑灭、易复燃的难题,为打造储能安全的“江苏样板”贡献了一份力量。
“虽然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安全问题远没有结束,运维管控、隐患识别、风险评估......一系列储能安全难题还亟需深入研究。”吴静云说。“日前北京储能火灾事故再次震动了整个储能行业,提醒着我们如果储能产业的“安全带”不系紧,功能强大的“充电宝”就会摇身一变,成为一枚危险至极的定时炸弹。”
在对储能安全孜孜以求的路上,吴静云对“党员先进性”的内涵和要求有了深刻切身的注解。她将持续用自身的言行实践入党誓言,时时刻刻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让“党员”这一光荣称号在自己身上闪耀发光。“奋勇争先、勇创一流,我会继续用自己的力量去为江苏储能安防研究添光增彩。”吴静云说。
原标题:储能电站安全运行的“探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