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报道市场迎来了关于货币政策的重大信号。
7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推出支持碳减排的措施。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降准”一经提出,即引起市场广泛关注。这也是2021年以来,高层首次释放降准信号,大大超出市场预期。
国常会再提降准,让市场对货币政策的调整重新“燃起”想象。为何再提降准?释放哪些信号?
时隔一年再提“降准”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涨价、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叠加,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带来了经营压力。
年初以来,官方多次强调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已经让市场形成了今年货币政策不松不紧的预期。恰逢年中,不少机构研报在展望下半年货币政策时,都认为下半年既不存在降准降息,也不存在加息的可能。然而,国常会“出其不意”的再提降准,让市场重新关注货币政策调整的可能性。
本次会议距离国常会最近一次明确提及“降准”已经一年有余。
2020年央行一共实施了三次降准,提供了1.75万亿元长期流动性。其中,央行最后一次宣布降准是在2020年4月3日,于去年4月15日和5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2020年6月17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出:“综合运用降准、再贷款等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力度解决融资难,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和社会融资新增规模均超过上年”。
为何再次提及
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加强了对银行负债端的管理,对互联网存款、结构性存款、创新存款等进行规范。近期,又优化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确定方式,将原由存款基准利率一定倍数形成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改为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上一定基点确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恢复设置GDP增速目标,设定的目标值是6%以上。但由于去年低基数扰动,今年实际GDP增速较高,市场预计增速在8.5%左右,因此完成全年增速目标并没有困难。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称,随着经济活动继续正常化,中国的复苏范围扩大,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达到8.5%。
近期,多个部委也召开座谈会研判下半年经济形势。发改委运行局指出,当前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工业生产、投资、出口等指标继续较快增长,但局部疫情仍对当前经济运行有一定程度影响,仍需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好各类风险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徐奇渊表示,下半年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原材料成本上涨引发工业企业的行业分化加剧,这影响到了工业部门复苏的平衡和可持续性。因此,当前总量增速无忧,但结构性问题显著,尤其是下游中小企业经营困难,这些需要宏观政策加以应对。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到,由于目前银行,特别是中小金融机构的总体负债成本偏高,因此在LPR报价中,银行点差的部分从去年4月份以来也保持不动。因此,降低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还需从银行负债端着手降低负债成本。
监管部门已经开始加强对银行负债端的管理,包括加强对商业银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人存款业务的监督管理、银行存款利率定价改革等。此外,对于中小金融机构来说,降准也是有必要的。通过降准释放长期资金,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有助于引导银行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双碳”转型下催生投资新机会
为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国常会提出,设立支持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以稳步有序、精准直达方式,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的发展,并撬动更多社会资金促进碳减排。在试点基础上,于今年7月择时启动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下一步还将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以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在碳减排支持工具的设计上,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也介绍,它的原则就是市场化、透明化、国际化。市场化是指按照市场化原则设计激励相容机制,激发金融机构积极性,主动向碳减排领域配置更多资源。透明化是指工具的机制、应用规则都是明确的,可操作、可计算、可验证,政策具有精准性和直达性。国际化是指工具支持的碳减排领域和国际接轨。
碳中和转型了催生了新兴领域的投资机会。为实现“双碳”目标,年初以来各项降碳减排政策有序落地,政策红利推动能源板块、新材料板块持续攀升。
近期,在碳中和的热度下,资本市场中新能源板块表现强劲,国常会提出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稳步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市场普遍看好新能源板块的中长期发展前景。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报认为,下半年,与“碳中和”相关的新能源、电力、环保、有色等板块,特别是以光伏、风电、储能、氢能、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在“碳中和”政策红利下,包括供应链上下游、制造端、运营端在内的全产业链都将受益于相关投资的拉动。
总之,促进经济全面恢复和稳定增长依然是目前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下半年货币政策宜稳中趋松,引导利率合理、适度下行。待经济全面恢复、需求强劲、物价较快上涨时,中国货币政策也将有充足的收紧空间,并能有效应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转向带来的外溢效应。
原标题:再度提“降准”释放啥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