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188金宝搏下载app » 人物 » 正文
 
水发兴业能源余国保:绿色建筑引领碳中和新潮流
日期:2021-07-27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sy_mengjinshu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第七届山西能源峰会于7月9日在山西太原召开。中国水发兴业能源集团珠海中建兴业绿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国保博士在会上针对绿色建筑解决方案如何实现助力“双碳”目标的经验进行了分享。他认为,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源消耗的23%,“十四五”期间应着重解决如何在能源消耗总量控制的目标下,满足建筑领域能源刚性需求的增长。


中国水发兴业能源集团

珠海中建兴业绿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余国保

政策利好,建筑节能大势所趋

余国保博士首先介绍了绿色建筑和零能耗建筑的政策以及发展脉络。他表示,在2016-2019年期间,在“双碳”目标提出之前,我国的住建系统就已经高密度出台了一系列低碳节能的相关政策。其中涉及10个省、自治区,有16个城市出台了47项超低、近零能耗建筑激励政策文件,累积补贴近15亿元,在政策层面支持力度可见一斑。

而伴随着“3060”目标的提出,余国保认为,“碳中和可以分为两种方向,一是能源供给侧,二是能源需求侧。能源供给侧指的是电力+非电能源碳中和,而能源需求侧指的是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在能源需求侧的建筑行业方面,需要达到低碳的要求,建筑节能行业的未来前景广阔,”余国保说。

余博士提到,在实现“双碳”目标的需求下,光伏是绕不过去的一项技术。“光伏企业要主动将自己置身于国家建筑节能以及绿色建筑的行业标准的要求中去,参照宏观方面的行业标准要求去定位自己在建筑行业里的地位,将更有利于推动光伏行业的发展”,余国保说。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核心在运维

余博士随后简要介绍了近零能耗建筑技术体系。他认为,其总体目标是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降低建筑冷热需求,提高建筑用能系统效率,使建筑达到超低能耗(乃至近零能耗)能效指标,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零能耗。

他还介绍了国内外34个近零排放建筑实践案例,通过对比分析案例的具体实施情况,他认为:“要实现更广范围的“零能耗”建筑还必须研究更先进更高效的建筑技术,使得建筑能耗进一步降低,建筑产能越来越高。例如,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建筑节能联盟(CERC-BEE)正在研究的“零能耗”技术:能根据一年四季气候变化可调围护结构性能的智能幕墙;基于光伏发电和燃料电池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基于人们的行为自行学习的末端智能控制系统等都值得研究。”

超低能耗、零能耗技术

实践应用 支撑“双碳”目标


余博士以零能耗和超低能耗建筑多个项目实践为例分析绿色建筑解决方案如何实现助力“双碳”目标。他谈到,水发兴业能源集团总部研发大楼项目实现了各种技术的综合利用,集研发、办公、展示、科普功能一体,是绿色三星级双认证、LEED铂金级建筑,目前已经通过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第三方测评认证,获得了中国首个运行阶段达到零能耗建筑水平的标识证书。

谈到另一项目,余博士介绍说,山西未来能源馆获得了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标识、三星绿色建筑标识,利用多项被动式技术,最大限度的利用建筑外表面光伏一体化技术实现建筑本体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近1MW,配以带储能的直流微网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零能耗”的建筑能耗目标。

“近年来,水发兴业能源集团参与申请主编了《夏热冬暖地区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设计标准》,参编了《夏热冬暖地区公共建筑净零能耗建筑技术导则》、《山西省近零能耗建筑设计标准》等一系列与超低能耗、零能耗相关联的行业标准,为建筑能够同时实现经济性、舒适性与节能三项指标的和谐统一而努力,助力建筑碳中和的实现”,余博士说。

最后,余博士表示,作为BIPV细分化领域的先行者,水发兴业能源集团未来将继续致力于建筑与光伏的完美结合,为国家的碳中和的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

原标题:水发兴业能源余国保:绿色建筑引领碳中和新潮流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来源:光伏头条
 
[ 188金宝搏下载app 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图文新闻
 
热点新闻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118金宝app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