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关注微信
知识库 培训 招聘 项目 政策 | 推荐供应商 企业培训证书 | 系统集成/安装 光伏组件/发电板 光伏逆变器 光伏支架 光伏应用产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情 » 统计数据 » 正文
 
光伏电站金融化
日期:2014-01-03   [复制链接]
责任编辑:apple 打印收藏评论(0)[订阅到邮箱]
  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安装容量将达到35GW,投资将超过3000亿元。这无疑是一块巨大的蛋糕。

  相比制造业产品毛利率不足5%,甚至告负的水平,投建大型地面电站项目,20年全寿命周期内的投资内部收益率可达10%。


  早在一年半前,延伸产业链便被国内光伏企业视为活下去的法宝。包括英利、天合光能、阿特斯等几乎所有规模组件产商都着手将业务延伸至产业链下游,寄望通过电站开发、设计、建设等新业务模式来消化上游产品,同时提升营业额和利润率。

  那些拥有强大实力的国字头企业更是不甘落后,他们强势介入,甚至形成联盟,迅速确立了自身在市场中的主流位置。

  前景诱人。然而道路曲折。光伏电站市场空间虽大,但并非人人都能有所作为。平安证券能源金融部总经理王海生告诉《英才》记者,与制造环节相比,电站资金需求量更大、回收周期较长,如果没有雄厚的实力,一般企业“难以消化”。

  传统“明星”势微

  银行贷款、IPO募资和上市公司再融资,是光伏企业最熟悉的三种融资渠道。但受到项目负债率高、融资成本高等种种问题的局限,加上产业处于深度调整期,上述融资渠道经常受阻。

  赛维LDK、英利、天合光能、晶科、新奥、昱辉阳光等曾经的中上游“明星”企业,在经历一轮残酷的寒流冲击后,“元气”受损,资金链已处于紧绷状态,要进入投资更大的下游电站领域,压力徒增。

  相比制造环节,光伏电站业务被不少企业视为重新撬开银行信贷之门的新希望。英利集团首席战略官王亦逾告诉《英才》记者,制造环节的贷款已经非常难,但国开行对英利电站投资业务却给予了低成本的贷款支持,并提供一笔较大数额的授信。

  相比过去的慷慨,银行对光伏企业放贷已经变得极其谨慎,能获得政策性银行支持的企业毕竟是少数。

  “投入大,回收期长,目前中国只有少数几个银行能够提供10年甚至15年以上长期贷款,民间资本不愿进入。”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告诉《英才》记者,“贷款利率比较高,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再加上银行贷款门槛高,需要对贷款额提供等额担保,加大了民企融资的困难程度。”

  国企生猛

  随着国内市场的启动,不少央企加速抢占光伏电站市场,并很快确立主流位置。目前,盯上国内光伏装机“蛋糕”的,有航天机电、招商新能源集团(下称招商新能源)以及五大电力。

  孟宪淦告诉《英才》记者,如果要开发规模在1GW的光伏电站,大致需要沉淀资金100亿元,如此规模的投入,普通民企玩不起。

  8月初,国家能源局明确任务,到2015年底必须彻底解决全国273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其中光伏独立供电解决119万人用电。为此,三年内我国将开工相关项目合计583个,总投资294亿元。上述项目的建设运营将由五大电力、中节能、中广核、三峡集团等8家央企包揽,民企无缘分得一杯羹。

  央企庞大的资金支持无疑是其抢食光伏电站的重要筹码。目前主攻集中式电站的航天机电总经理徐杰告诉《英才》记者,现在所有的光伏电站项目,都需要一年期的连带责任担保,这不是一般的企业所能够做到的。民企一般难以提供几十亿的授信。“作为央企,我们能一下拿到100亿的授信。但民营企业就很难了。”徐杰坦言,不需要为钱去发愁。

  王海生认为,一些金融机构对涉足光伏电站的国企和民企的态度差别,事出有因。中国光伏企业的寿命大概在十年左右,投资方对企业是否会倒闭,或者项目能否建成等问题存有顾虑。而国企即使倒闭,还有上级公司可以追究,投资方的顾虑会少很多。

  事实上,央企的优势还不止融资,其背景也利于在全国“施展开手脚”。招商新能源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原称,“借助招商局的品牌,和各地众多大型企业达成战略联盟,在中国各港口、码头、高速公路及开发区开发、运营太阳能电站。”

  此外,结成同盟也成为央企进入光伏电站市场的一大策略。李原告诉《英才》记者,招商新能源正致力于打造一个以央企为主的“光伏产业联盟”,联盟将依靠华为和国电分别搭建软硬件平台。

  这个豪华阵容,包含了从开发、融资,到建设、运营各环节,将成为未来中国光伏产业的巨型航母。国字号战车的组建,将进一步改变国内光伏电站开发的格局,中小开发商的空间可能受到挤压。

  电站资产证券化

  在徐杰看来,中国的光伏应用要大发展,不管民企还是国企,需要更多的参与者进入,“什么时候,银行不需要融资担保就能提供80%的融资时,这个市场才会真正全面繁荣起来。要不然,这永远只是少数人的市场。”

  鉴于目前国内光伏市场融资环境和融资渠道受阻,业内的共识是,未来光伏市场会走向能源金融化之路,需要下游电站融资模式和渠道平台的创新。

  通常情况下,融资都是在电站建设完成之后才进行的,如资产证券化和融资租赁模式。

  国观智库能源事业部总监李月认为,未来的市场上可能最先推广应用的是PPA(电力购买协议)/租赁模式,即通过第三方渠道融资。这种模式下,太阳能开发商充当衔接机构投资者和中小型用户的平台,用户通常不需要任何前期投资就可以获得比电网更便宜的电,而且10-20年的合同期内都是如此。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由开发商和用户签订的PPA相当于一个10-20年期的固定收益产品。电是必须消费的能源,又拥有能源部门背书,因此这种模式几乎不存在违约风险。

  王海生告诉《英才》记者,国内光伏电站的资产证券化融资,就是把已建成的光伏电站作为基础资产,将电站的未来收益做成资产包,在融资市场上进行出售来获取资金,再进行下一个光伏电站的投资建设,“这是一种滚动式发展方式。做资产证券化的前提是必须有,即光伏电站,该模式仍在探讨之中”。

此外,在欧洲和日本使用较多的债务融资、投资信托权益融资、众筹融资等模式,皆有实践价值。

来源:英才杂志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阳光工匠光伏网】官方微信
投稿热线:0519-69813790 ;投稿邮箱:edit@21spv.com
投稿QQ:76093886 ;投稿微信:yggj2007
 
[ 行情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产品展台
 
热门188金宝搏下载app
 
 
论坛热帖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会员服务 | 企业名录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苏ICP备08005685号